第23頁(第1/2 頁)
國》)
一九四二年五月,美國人約瑟夫?w?史迪威中將在緬甸的失敗途中
度過了他人生中第六十個誕生日。
第七章 孤旅
… … 中國遠徵軍慘敗的原因,歸結起來有三點:
一、 中英戰略矛盾,英方別有陰謀。(略)
二、 中國遷就英美,放棄指揮權,蔣介石應負最大責任。(略)
三、 中國遠徵軍將領的失職。羅卓英和我都有責任,羅卓英的責任更
大……我的最大責任是未與史迪威、羅卓英徹底鬧翻,未能獨斷專行……‐
‐摘自杜聿明回憶錄 《中國遠徵軍入緬對日作戰述略》
1
緬北的五月,烈日當空。
在曼德勒通往緬北密支那的公路上,瀝青被太陽烤化了,車輪碾過,
路面泛起許多深深淺淺和許多凌亂不堪的車轍印。對於大勢已去的中國遠徵
軍來說,只有回國才能使他們感到安全。士兵頭頂烈日,背負沉重的武器,
隊伍好像一條精疲力竭的灰色河流,沿著河谷公路緩緩行進。
起初,中國大軍每天都能遇上一兩次向西轉進的機會,例如 &ldo;d
iaiphal(印度英帕爾)‐‐215k&rdo;,&ldo;diakohi
a(印度科西瑪)‐‐278k&rdo;,等等。越往北進,三岔路口便越少,
類似的路標牌也越稀落,但是默默行進的中國大軍對這樣的機會彷彿視而不
見。士兵們全都步履蹣跚表情冷漠,他們毫不停留地越過這些路口繼續北進。
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中國人回國的步伐。促使中國人鋌而走險的精
神動力不僅源於傳統的民族向心力,還來自某個強大的長官意志。此刻,驅
動這條灰色河流洶湧北進的長官正埋在吉普車的後座上昏昏欲睡。
對遠徵軍副總司令兼第五軍長杜聿明來說,在他已經度過的二十年戎
馬生涯中,再沒有比此刻心境更加複雜、更加悽惶的時候了。同古之戰坐失
良機,曼德勒會戰化為泡影,臘戌失守,史迪威又屢屢電令遠徵軍撤往印度。
一九四二年四月三十日,蔣介石又電詢杜聿明,撤回國門有無把握?杜答,
已令第五軍主力搶佔密支那,可望成功。
其實,杜長官並非不知道形勢的險惡,他之所以這樣報告委員長,是
因為他明白,委員長能夠容忍打敗仗的將軍,卻不能容忍部下對他有哪怕一
絲一毫的不忠誠。在去向問題上,只要他表現出一絲猶豫或者不堅定,那麼
第二天坐在就不在是他而是別的什麼人了。
但是,如果日本人搶佔密支那,他將往何處立足?或者真的只有到印
度去,做英國人的難民?他一想到亞歷山大和史迪威盛氣凌人的臉,一股不
甘寄人籬下之感便油然而生……
突然,空襲警報響了。
吉普車猛地轉向路邊一片叢林,杜長官的頭撞在車窗上,痛得直咧嘴。
很快空中傳來飛機呼嘯和機槍的掃射聲。三架&ldo;零式&rdo;飛機在公路上空追逐
車輛和人群,來不及隱蔽計程車兵好像割禾一樣紛紛栽倒。受驚的騾馬四處狂
奔,好幾輛汽車翻下山溝,燃起大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