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盼望無所不能的師孃(第1/2 頁)
四夫人胡青青尚未讓如夫人醋意大發,自己便先喝上了陳年老醋,刻骨銘心。
補了洞房以後,國公爺一次也沒來過。
憑什麼是如夫人每天陪在國公爺身邊?憑什麼只能是如夫人?如果輪流著,胡青青也至於這般吃醋。
我也識字,我也讀過書,整理資料什麼的誰不會?
想到這兒,胡青青突然意識到一個重大問題,內宅中的那三位姐姐,可都是飽讀詩書之人,她們心裡難道沒點兒想法?
身為內宅女子,誰不希望丈夫的眼中只有自己。
也許,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聽說國公爺抱著如夫人的二兒子去了白虎廳,當著眾臣的面,孩子哭了他顛一下,實在哄不下來,就舉高高。
胡青青心裡真不是滋味,只能忍著。
如果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劫數,那就忍吧,百忍成鋼。
我就不信找不到如夫人的破綻。
文正到了洪都,與徐達完成交接工作後,徐達、常遇春先後返回應天。
李善長心中十分納悶,商定的策略不是繼續打陳友諒嗎?怎麼讓徐達回來了?
自從劉伯溫來了之後,軍事上的謀劃,國公爺很少再找李善長。
與軍務相關的工作,李善長只負責糧草的供應、舟楫的建造和戰袍、兵器的製造等後勤保障工作。
陳友諒率十萬舟師來攻打應天時,上位挨個詢問對策,說實話,李善長事前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他太忙了,政務、後勤一大堆的事兒,全都不能掉以輕心。
上位花錢向來根據需要而定,定了的事就向李善長伸手要銀子。那銀子是大風颳來的?
話雖如此,上位問到自己的頭上,李善長不能在危機時刻大倒苦水,他知道國公爺一向謹慎保守,別人都稱王了,他卻只是小明王封的吳國公,因此李善長提議退至鐘山堅守,伺機而動。
可是國公爺不滿意。
李善長左思右想,沒毛病啊,身為臣子,總不能把上位拱到前面選那條最兇險的路。
劉伯溫能說得出來,他可做不到。
這不關乎謀略的正確與否,這是個態度問題。
自古以來,只有忠心的臣子才能長久。
上位都沒拿定主意的事兒,劉伯溫那麼斬釘截鐵,你比上位還牛啊?!
這種人絲毫沒把上位的顏面放在眼裡。
為人臣子的,聽話就行了,哪來得那麼多想法,顯得你能啊?!
然而,事後的結果證明,劉伯溫的判斷是正確的,從那以後,上位也對劉伯溫更加親厚,更加倚重,而且言必稱先生,恭敬得就像學生見了老師。
劉伯溫卻沒覺得絲毫不妥,照單全收。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等著吧,有你劉伯溫摔得鼻青臉腫的時候。
其實,最可氣的不是劉伯溫怎樣,劉伯溫見面還算相當客氣,人前人後,總是誇李先生才比蕭何。
最讓李善長頭疼的是楊憲,這個跳樑小醜,竟然拜劉伯溫為師,氣焰囂張,恃才欺上,絲毫不把頂頭上司放在眼裡,讓他再多蹦躂兩天吧,總能想到辦法收拾他,李善長心中恨恨地想。
李善長自問比劉伯溫差,只是分身乏術,很多事情沒有時間細細考慮。
李善長相信遲早能扳回這一局,上位是多聰明的人啊,而且一向務實,對那些虛頭巴腦的學問從來不感興趣,等上位把劉伯溫身上的本事學得差不多,還能這樣供著你。
走著瞧吧,看看到底是你這鋒芒畢露的人走得長遠,還是我李善長笑到最後。
國公爺對李善長的冷落並非有意而為,他不是不知道李善長的忠心,也不是不曉得李善長的政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