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2/4 頁)
著原始的本能,揣測觀眾心態,炮製出他們願意掏錢觀賞的產品。
這些老闆就象君主一樣統治著他們的製片廠,在理解和監察每一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傾注著他們各自獨一的個性和人格。儘管都未曾接受正規教育,但他們都知道電影應該包含的元素,而且他們大都表現出強大的個人魅力和儒雅風範。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是不折不扣的“戲班子老闆”,創造出一代代明星並構建了好萊塢傳統。
這些來自於社會底層的巨賈們,在好萊塢建立了他們自己的個人王國,聚斂起雄厚的財富,行使著巨大的權力。
在其漫長而艱辛的創業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識別天才並獲得了作出創造性決斷所必備的技能。他們身兼君主和家長的職能,掌管著製片廠的各個方面:召集會議、審看樣片、視察拍攝現場,對製片廠的一切大小事務運籌決斷。
他們的管理方法也許談不上文明和高雅,更無高深的理論和廣博的學問,然而,他們卻能嫻熟地在廣大觀眾的需求和嚴酷的商業意識之間找到精妙的平衡。
正是這些來自於大眾的大亨們決定了電影作為一種休閒娛樂形式的大眾屬性。遙想默片時代的好萊塢,一張六毛五分錢的電影票就可以在鋪設大理石地面、裝點燙金內飾的電影宮殿內買到一個舒適的座位,外加伺候到人的免費咖啡,還有一個四人絃樂隊在背景賣力地演奏。好萊塢的製片廠制度及其統領的電影王國就在這無數個“六毛五”的堆積上建立起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十年中間,對於美國電影而言,乃是一個征服全世界的興盛時期。外國影片在美國兩萬家電影院的上映節目中已經完全消滅。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佔著上映節目60~90%的優勢,每年約有兩億美元被用來生產800多部影片。電影方面的投資超過15億美元,這樣大的資金使電影事業在美國成了一種大規模的工業,在資本上可以與製造汽車、罐頭、鋼鐵、石油、紙菸這些美國最大的工業相比擬。
派拉蒙、勞烏、福斯、米高梅、環球這些大製片公司,擁有著大量的院線,支配著影片的生產以及全美影片的上映和發行。
這樣一來,製片公司的製片人便成了決定藝術成敗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關切的乃是怎樣多賺錢,他的董事會也只根據影片的利潤率來估量他的價值。因此攝製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為指導原則。
電影導演和照明技師、攝影師、佈景設計師一樣,只不過是每週領取一定報酬的受僱者而已。製片人利用解除合同這種暗中威脅的辦法,把導演過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實權,如對主題、明星和技師的選擇、劇本和蒙太奇的仔細推敲、佈景和服裝的監督等等,全部奪取過去。
這就是第一個時期,大制場廠制度,製片公司的製片人作為電影開拍到上映整個過程的主宰。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就是大製片廠擁有大量的影院,控制著全美電影上映情況。
而第二個時期是獨立製片制度,這時期的主要特點就是法律明確禁止了好萊塢大公司垂直經營製片、發行和放映業務。也就是說大製片廠不能垂直管理電影院線,此時大量獨立製片公司崛起,和好萊塢八大並列。
而此事的起源卻恰恰就是八大巨頭之一的派拉蒙電影公司。
派拉蒙電影公司建立於1912年5月,比環球電影公司還要早上一個月,在好萊塢八大公司中資格最老。建立之初,派拉蒙就擁有大量的電影院,同時兼營製片業務。派拉蒙的兩位創始人阿道夫·楚科爾和傑西·拉斯基都是目光遠大的傑出人物,他們最早認識到明星的威力,早期電影明星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範朋克、斯格洛麗·亞旺森和魯道夫·瓦倫蒂諾都是他們的簽約演員。
派拉蒙因為過於強大,所以在二十年代就被政府的反壟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