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1/2 頁)
政事上不上心,女色上卻孜孜以求。即位之初,還服著重孝呢,就&ldo;日為娛樂,遊幸無時,嬪御相隨,後車充斥&rdo;(《明穆宗實錄》)。其醜態,宮內外都傳遍了。
剛一當上皇帝,他就下詔增選宮女。吳媽、小尼姑什麼的,多多益善。禮部尚書高儀上疏力阻,說,現在宮裡邊還積壓著宮女好幾千呢,您還是開恩,把她們放歸鄉裡為好,就別再濫收了。隆慶的批示反應極快,聖旨第二天就下來了,幾個字:&ldo;宮女不多罷!&rdo;高部長當場沒暈死!
皇帝好色,民間就恐慌。隆慶二年初春,江南一帶謠傳要選宮女,引發&ldo;拉郎配&rdo;的狂潮,&ldo;女子十二三以上,婚嫁殆盡&rdo;(葉權《信博篇》)。誰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女兒一輩子&ldo;幽在深宮&rdo;,成個&ldo;白頭宮女&rdo;。就連官宦人家也穩不住了,紛紛嫁女。女婿一時極為緊俏,在街上隨便拉到一個,問問是光棍就行。大街之上花轎相連,貧家女子因漲價租不起轎子,就徒步上門入洞房。那時,窮漢娶到富家女易如反掌,不過,野史筆記上說,這樣&ldo;婚姻往往不諧&rdo;。
一開始,地方督撫也不辨真假。後來弄明白了,官家就趕緊闢謠。但&ldo;官愈禁愈為實&rdo;。官方發言沒有公信力,你越闢謠,老百姓越相信是真的。一直持續到次年春天才平息下去。
隆慶在貪財上也可稱為一絕。他不經過內閣,直接派太監向各部索要金銀。各部不足,就下令停發工資,把國庫(太倉)的銀子也調進宮來,並急如星火向下攤派,致使南方幾省數年內加徵稅款幾百萬兩。
左右太監又攛掇隆慶搜羅珍寶,下詔讓各地大量採買。&ldo;買珠買玉,傳帖數下,人情惶駭&rdo;,基層幹部叫苦不迭。甚至有的地方官員懷疑,這聖旨是不是假的呀?(《明通鑑》)
朱家的皇帝,換了一個,仍然是很有特色的嘛。
當然,這個皇帝也有他的優點,那就是在政治上很寬厚,或者說怠惰。他的習慣,是完全放權給閣臣去操作。
對於這個特點,後代治史者有不同的評價。朱東潤先生在《張居正大傳》裡認為:&ldo;不幸他連駕馭大臣的威柄,也一齊放手,因此穆宗(即隆慶皇帝)一朝,內閣裡面只看到不斷的混亂。&rdo;朱先生為此感到痛惜。
而專治明清史的韋慶遠先生,在其七十高齡之年寫出的鉅著《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中則認為:&ldo;這樣一個庸懦的皇帝,客觀上亦為徐、高、張得行其策,得遂其謀劃提供了條件。&rdo;
前輩見仁見智,我是贊同後者的。
固然隆慶內閣的混鬥,耗去了明朝當時最精英分子的一些精力,耽誤了明朝又快又好發展,但這個時間不很長。自隆慶三年以後,秩序便穩了下來。因為&ldo;混鬥&rdo;也是一種特殊的淘汰機制,&ldo;混鬥&rdo;選擇了最適合領導明朝前進的精英。
此外,隆慶皇帝決不是有人懷疑的那樣,是個智障病人。他在選擇肱股輔臣時,不管是出於直覺還是理性,最終選的還是很準。
可以慶幸的是,隆慶的老師是耿直而想有所作為的高拱。由於歷史的因緣,隆慶皇帝無比信任這位老師。高拱在隆慶後期所做的一切,恰恰為張居正的大展身手鋪好了路。張居正的改革,實際是從隆慶年間就已經發端的,在其後,以張先生為品牌的十年&ldo;萬曆新政&rdo;,並不是沒有來由就橫空出世、天降狂飆的。
大國,就是大國。它永遠會適時產生出與之相稱的&ldo;人中蛟龍&rdo;!
徐階,並不是這樣一條&ldo;蛟龍&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