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第2/3 頁)
拿來種些蓮藕茭白或者牧糙之類的還可以,糧食卻是很難種得出來的,這也就是說,這些人留在這裡,除了蓮藕茭白成熟的時候,其他時間,就只能放牧牛羊了,以至於有些家裡勞動力多的,還會跑到碼頭扛包打零工,莊子上沒活做,他們也不好意思吃白飯多拿工錢。
姚亦昕一直在想怎麼解決這批人的生計問題,包括找一批身強力壯的培養成船員,未來幫他去海邊運送海鮮乾貨等等,但這些都是長遠計劃,短期內,要想讓這些人有個正經事情做,還是得靠他們姚家的拿手買賣‐‐餐飲!
這個時空還沒有農家樂之類的體驗專案,尋常富戶也都會有自己的莊子,不過也僅限於關係親密的才會邀請去家裡做客。
可是,姚亦昕要做的這個類似於家庭農場的餐飲就不一樣了,即便只是第一次見面的客人都可以帶過來,可以近距離欣賞青江的美景,等到夏天荷花盛開的時節,更是難得的美景。到時候,就置辦些小船,讓人穿上特製的衣裳,讓這些客人們可以乘著小船去荷塘中賞玩,採摘荷葉蓮蓬,打了新鮮的魚蝦上來,現場烹飪,吃的就是個新奇。
說不定那些文人墨客吃的高興,再看到這大片美景,興之所至吟詩一首,那他們這個莊子的名氣可就擴散出去了,到時候,不愁沒有跟風的。
有了這些吊腳樓,莊子上現有的勞動力就算徹底盤活了,力氣小的、年紀大一點的,可以安排去廚下洗菜洗碗做小工,或者負責放養雞鴨供給莊子上做菜用。年輕人,機靈些的可以送去培訓一下到吊腳樓裡當夥計跑堂端菜,力氣大的就去撐船打漁,實在是腿腳不便的,還可以學一些諸如竹編、糙編之類的手藝活,作為農莊的特色展示,隨意安置在遊廊附近,不但可以給吊腳樓增添一些村居樂趣,編出來的東西也可以放在吊腳樓寄賣。
姚亦昕上輩子就有一個親戚,家鄉發大水的時候腿腳受傷了,本來這樣的人在農村就等於是家裡的累贅了,沒想到他運氣好,遇到他們那裡鄉村旅遊發展的好機會,這個親戚向來手巧,就在網上學了各種竹編糙編的技巧,材料都是現成的,三兩下編出一隻栩栩如生的螞蚱,一個能賣兩塊錢,一些大件的竹編擺設,還有竹鞭做的畫框之類的也順便做來賣賣。
城裡人並不吝嗇花兩塊錢買個小玩意兒哄孩子,遇到古樸別致的畫框之類的,幾十塊錢一個也不算貴,他也靠著這個養活了自己,別看竹編糙編這東西不值錢,積少成多,遊客多的時候,他基本上每天都能賺一兩百塊錢,比一些在城裡打工的都賺得多。
而且,吊腳樓安排在碼頭附近的莊子上還有個好處,就是那邊清淨,景緻又好,非常適合外面應酬的客商帶著客人過去消遣用餐,至於路途問題,姚亦昕更是一點都不擔心了,這些富商們出門不是馬車就是駿馬,就像前世那些開著豪車去鄉下抓泥鰍的城裡人一樣,根本不在乎路遠,反正又不用他們走路的。
一次將食鋪和莊子的事情都安排好之後,姚亦昕又帶著吃飽喝足的姚雁,馬不停蹄地去了鎮上的窯廠。
這兩個窯廠本來就是姚亦昕從那個jian商胡學仁手裡&ldo;買&rdo;過來的,沒想到換了東家,窯廠的匠人們反而做事更賣力了,沒辦法,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整個青江縣的土豪們,但凡和胡學仁站在一起,都變得特別的和善慷慨,更何況,姚亦昕對他們是真的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