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金色脈絡(第1/2 頁)
“郡主,這是何人所作,此人當真是驚世詩才啊,讓老夫也是自嘆不如?”杜少陵神情激動的說道。
趙瑾思將自己今天得到這些詩詞的前因後果說了一下。
“所以學生也不知道,這些詩詞是何人所作,學生請老師來,也是希望您能否透過這些詩詞,辨別出是出自哪位文學大家的手筆?對了,學生這裡還有他的手稿,您看看,可認得?”趙瑾思又從荷包裡取出了一張紙,遞給了杜少陵。
他看了看其上的文字,眼中滿是讚歎:“好字,好字啊,與他的文風一樣飄逸俊美,只可惜,此人並非老夫所認識的人。”
聽到杜少陵的話,趙瑾思略有些失望。
“這些詩詞裡,有提到過一些人名、典故,以及山川河流,似乎並不是我朝所有,如果不是我孤陋寡聞,或者是他故意借喻,那這人很可能不是我們大炎王朝之人。”杜少陵說道。
“難道是其他王朝的文學大家?”趙瑾思黛眉微微皺起,感覺或許真如老師所說。
當時她讀那些詩詞時,也覺得有些內容,她並不知曉。
但她覺得或許是自己才疏學淺,孤陋寡聞,沒有聽說過而已。
可連老師都不知道,那或許真有可能說明他並不是大炎王朝的人。
若真如此,自己要找到他豈不是更難了。
“郡主,若他日你能尋得此人,定要引薦老夫見他一面,看他的詩作,讓老夫頗有一見如故,宛若知音之感啊!”杜少陵略顯激動的說道。
所謂知音難尋,然而看到這些詩詞,當真是讓他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
當然,他心中更多的還是仰慕此人的詩才和氣魄。
杜少陵離開後,趙瑾思讀著那首《明月幾時有》,心有所感。
不禁又想起了遠在邊關的父親和兄長,想將這首詞譜曲吟唱,以抒發心中之情。
她除了愛好詩詞歌賦,也擅長音律。
以前參加文人雅集時,大家也會一起彈奏樂器,為詩歌譜曲,縱情高歌。
如今看到這首詞,更是激起了她濃烈的創作欲。
不久後,悠揚的琴音在亭臺中迴盪而起,旋律中似乎帶著些許愁思和淒涼。
恰如此時的季節,總是給人一種蕭瑟落寞之感。
趙瑾思喜歡彈琴唱歌,乃是府上人盡皆知的事情。
所以聽到琴聲響起,並沒有多少人在意。
然而隨著那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伴著琴聲悠悠響起。
卻是立刻吸引了府中之人的注意,不禁停下腳步,側耳傾聽起來。
而當趙瑾思唱到“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幾句時。
所有人的思緒,似乎都已經沉浸在了歌詞勾勒出的意境之中。
好似看到一位宛若謫仙般月中人,乘著清風,飛到了月宮之中,在那美玉砌成的樓宇前,在那宛若仙輝的月華中,獨自起舞,飄逸出塵。
但卻無比的孤獨與淒涼。
只能顧影自憐。
借那月光,傳遞心中對遠方家人的無盡思念。
趙瑾思寄情於音律與歌聲中。
唱出心中對父親和兄長的思念。
唱出她從那詩詞中共鳴到的落寞孤寂的情緒。
讓人透過那歌聲與音律,便感受到了濃烈的思念與孤獨之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待得一首歌唱完,這王府內彷彿時間靜止了一樣,
所有人都怔怔出神,意猶未盡。
內心也完全被歌詞所傳達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