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士大夫集團阻力不小,李清照挖寶興趣極濃(第1/2 頁)
趙佶興致勃勃地推行各項新政,自廢武功的混招頻出,惹得朝堂諸多重臣大為不滿。
也許是這些年給西夏送錢送習慣了,西夏使者來京城收賜幣,趙挺之接待得非常周到。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做派讓趙佶十分不滿。
小小的西夏都能堂而皇之地來要錢,以趙挺之為首的臣僚說早已透過兩國貿易將賜幣的錢賺了回來。
很多臣僚沉浸在別人的這種花錢買面子的虛榮中,習慣了拿錢保一方“國泰民安”。
他們不從整軍備戰,提高禁軍戰鬥力,提高國土防禦能力上面下功夫,長此以往,不亡國才怪。
趙佶丟擲的第一招裁軍,因為群臣激憤,勸誡紛紛而暫停。
西夏與大宋簽訂和平條約以來相安無事,國力日衰。
趙佶使出來的第二招卻是命令前方將士加大邊貿力度,然後找藉口入境攻擊西夏。
高俅因為足球踢得好,準備被趙佶派到西北邊境重鎮,以舉辦足球友誼賽為名,挑撥事端。
章楶將軍則重兵潛伏在後,一旦跟西夏人爆發衝突,他們就可以找藉口攻擊。
這麼完美的計劃,在朝堂之上也被臣僚們批得體無完膚。
讓大臣不滿的還有官家趙佶居然不派監軍,放手讓前線將軍指揮打仗。
“陛下請三思,祖宗留下來的祖制不可違呀!”韓忠彥是強烈反對取消太監督軍的人。
“臣懇請陛下派出督軍,嚴加約束各軍!否則恐重蹈大唐覆轍。”曾布也跳出來反對。
連安史之亂的典故都甩了出來,曾布一直老謀深算,怎麼也跳出來了?
戶部侍郎也反對:“眼下國庫虧空,不宜用兵。”
趙佶明白,少了太監督軍,樞密院相當於少了一個抓手。曾布反對也許是不想失去手裡的權力吧。
戰場形勢錯綜複雜,戰機稍縱即逝,如果都是等朝廷和皇上的命令,那十戰九輸是很正常的。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相機行事才是王道。
趙佶一身本事在手,根本不怕誰來起兵造反,恰恰相反,他還鼓勵宋江他們去奉旨造反肅貪。
底下這些群臣要是知道了宋江他們的計劃,還不得氣得七竅生煙?
既然知道國庫虧空,冗兵太多,裁軍不是剛好嘛,為何他們士大夫集團就是不同意?
莫非,他們能從軍費開支裡面獲得鉅額好處?
想到了這些,趙佶不再急著推行裁軍,想透過其他手段找到突破口。
畢竟空口無憑,沒有說服力,趙佶雖然是一國之君,但也不能說一下子把整個朝廷都換掉。
至於調查何人,趙佶已經想好了,以前總是帶兵打仗的童貫絕對是最佳人選。
杭州明金局。
接到趙佶的聖旨,童貫心裡不是滋味。
本來專業勝任能力就不足,民間淘寶的活幹的很是憋屈。不管文玩字畫的真假,起碼靠財政支援還能收集一些古玩字畫。
現在可好,皇上直接停了經費,讓童貫有罵人打人的衝動。
童貫的財政支援被趙佶斷了,趙佶讓他自己想辦法去民間淘寶,不要用國庫的錢去揮霍。
蔡京得知這一情況,想把京城的八套房子賣掉兩套,專門用於支援童貫淘寶。
童貫不想受制於人,被蔡京掌握太多把柄,婉拒了他。
既然明著財政這條財路斷了,自己只能用暗線了。
朝堂之上,多個大臣是飆淚死諫,趙佶記住這幾個人,吩咐蘇子元派人去調查他們的老底,看看他們與貪汙軍餉和買官賣官有沒有牽連。
朝堂之爭的訊息傳到了民間,有擔憂國無寧日,想要南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