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談笑袁本初,往來曹孟德(第1/3 頁)
何進手下這幾個心腹,很顯然以袁紹地位最尊,畢竟四世三公的家世擺在那兒。
何進作為“屠沽之輩”,縱然因為外戚的緣故,當上了“官場暴發戶”,也還是要給豪門面子的。
每次問起軍政大事,無一例外都先聽袁紹的意見。
袁紹也習慣了這種節奏,絲毫沒有謙讓就侃侃而談起來:“大將軍,我以為此次張純之亂,原本完全是可以徹底壓制住的——張純只有區區一郡之兵,能有多大能耐興風作浪?
之所以賊勢糜爛,在於鮮卑、烏桓與張純通謀。所以眼下關鍵,對於幽州那些此前失職、沒有安撫好烏桓的地方官員,及其弊政,應當下重手公開嚴查,並且由朝廷調遣大軍進剿。
另一方面,要示好於烏桓,分化烏桓與鮮卑。烏桓人素來為朝廷所用,是近年來朝廷因錢糧不濟、屢屢拖欠烏桓突騎軍餉,還徵發無度,才把這支精兵逼到了張純那邊。
咱反正要嚴懲幾個幽州汙吏,不如便借那些人的首級,廣為傳說,說前些年朝廷拖欠烏桓軍餉,都是這些人上下其手貪墨了,朝廷如今將其抄家,所得錢財可以重新籠絡烏桓。
最好再任命素來在北境有威名的大宗正劉虞,重新擔任幽州刺史,讓其出面花錢安撫烏桓,只要烏桓反正,與朝廷併力同心擊殺張純、鮮卑,則何愁張純不平?”
袁紹這番話,是典型的“殺貪謝罪、把之前欠餉的責任推到死人頭上,給雙方都有一個臺階下,好保住朝廷和烏桓人雙方的面子,再談重新勸降”。
這種招數,後人都玩得很溜了。比如明末遼東欠餉譁變、亂兵抓了關寧巡撫畢自肅,最後明廷的操作也跟袁紹差不多。
也難怪後來的歷史上,袁紹能和親招撫蹋頓為他所用了。
“嗯,本初之言,正合我意……”何進是個沒主見的,聽袁紹這麼一二三洋洋灑灑的宏論,瞬間就覺得很有條理。
“大將軍不可啊!”
可惜,他話音沒落兩秒,反對意見立刻來了。
何進有些掃興,循聲看去,耐著性子追問:“孟德又有何高見?”
曹操謙卑地拱拱手,誠懇諫言:“張純之亂,說到底就是因為王芬暴斃後,朝廷疑神疑鬼、派賈琮去肅清王芬餘黨,鬧得冀州官場人人自危。
如果今天因為幽州官員對烏桓、鮮卑懷柔不利、欠餉不報導致胡兵從賊,就拿他們開刀塞責,難道就不怕在幽州官場上也逼出更多的張純麼?此事萬萬不可行!不但不能勸陛下追究幽州官員,還要好生安撫,讓他們安心剿賊為先。”
何進一聽,似乎也很有道理,連忙又看向袁紹:“這……孟德直言,本初以為如何?”
袁紹斜乜了曹操一眼,心中盤算數秒,隨後忽然大笑:“呵呵,孟德此言,怕不是有私心吧!大將軍,我有一言,請屏退左右!”
何進有些尷尬,旁邊本來就沒有僕役婢女服侍,屋裡就五個人,屏退左右的話豈不是專門防著鮑鴻、陳琳不成?
何進大包大攬地說:“本初但說無妨,四位都是機密之士,不該亂說的事兒,自然會守口如瓶。”
見何進堅持,袁紹也就大咧咧說了:“孟德,你口口聲聲把張純之亂歸結為追查王芬餘黨逼反所致、還阻止在幽州官場比照王芬案懲處幾個典型,怕不是因為你當年也被王芬勸誘過、還知情不報吧!”
“你……你何以知之!”此言一出,曹操臉色大變,也瞬間沒了反駁的勇氣。哪怕曹操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對的,也只能閉嘴。
如前所述,前任冀州刺史王芬謀反暴斃之前,是試圖勾結過三個同謀的,分別是曹操,華歆,許攸,曹操和華歆都拒絕了,只有許攸跟王芬出謀劃策了一下。
但是,雖然曹操拒絕了,也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