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2 頁)
應的文學評論家開始認為的那樣。&rdo;教授又一次大笑起來,大家跟著他笑,但他們的笑是生硬的‐‐當然,他們已算過了。那種情況是絕對可能的。&ldo;同時你們也要知道如果不搞清楚查爾斯&iddot;盧瑟福是誰,以及他走出來的那座金光閃閃的城市,你們將會徒勞無獲。疑問是從他開始的,而那也正是我們繼續前進的方向。&rdo;
接下去他們談論《線圈》。開篇的場景發生在曼哈頓,大約是在1900年。一個名叫安瑪麗的女人從愛荷華開始了一段旅程,認識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所在。這部小說是中規中矩的:安瑪麗慢慢地發現,即使是世界上最偉大城市的文化也不能包容一名受過教育的、自持的女子。教室裡每個人都不下一百次地看過這型別的小說‐‐但保羅&iddot;法洛斯卻在書裡打上了自己的印記。這本書是與眾不同的。關於安瑪麗的反抗有些強烈的因素,一種幾乎是命中註定的成分。一種隱秘的、持續的暗潮一直在書的表面以下湧動。在他們作為作業閱讀的五十頁裡,有一處安瑪麗把小說的反角‐‐一個蒼白似鬼、厭惡女人的名叫康寧的律師‐‐帶到了切爾西和她年老的伯父一起住的一座褐砂石房子裡。這座房子的房間又多又亂,安瑪麗把帶來的人困在了二樓,自己則退到起居室和伯父喝起了川寧茶。
奧爾迪斯一直讓大家保持著全神貫注的狀態。他帶著他們深入小說內部,穿梭在那些明顯的象徵符號和更顯曲折的情節中,似乎把這本書當成了有生命的物體來談論。他一頁一頁地大聲朗讀,聲音提高八度扮演安瑪麗,書中的情景被他演得惟妙惟肖,以至於當晚大家回到宿舍後再讀這本書時,每個人的耳邊都還縈繞著他的聲音。
下課時,他已上氣不接下氣,汗珠在他眉毛上閃著光。亞歷克絲望著他,驚嘆這個人竟能從字裡行間擠榨出這麼多的深意。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