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第1/2 頁)
秀吉非常感動地問道。
&ldo;是嗎?真不愧是聰明的獨眼龍,竟然帶了比命令多出一倍的人來。&rdo;
秀吉喜形於色,但立刻又側著頭思索。
&ldo;這不是太奇妙了嗎?治部?&rdo;
&ldo;正是如此!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rdo;
&ldo;嗯,他這次上京的行動非常迅速,明天就讓他到官邸來見我吧!&rdo;
秀吉邊說邊用眼角望著三成微笑道。
&ldo;我看這其中一定有問題!&rdo;
三成再度低下頭來。
根據常理來判斷,只要求一千五百人卻帶了三千人前來,這無異是對主上忠誠的表現。
但是,秀吉卻認為這是政宗的另一場惡作劇。
事實上,秀吉本身就是一個喜歡惡作劇的人,雖然他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必須藉此排除內心的孤獨及自卑感。
秀吉的心思,在這次的徵明軍役裡表露無遺。
&ldo;平定日本之後,接著就要討伐鄰近諸國……&rdo;
除了秀吉以外,許多生在中世紀的豪傑之士也都曾經誇下這類豪語,如足利義滿、織田信長等人。至於秀吉本人,則在攻打高松城時發此狂言。
當然,如果沒有周詳的計劃,則不論是誰都無法實現這個夢想。
事實上,秀吉之所以能將此夢想付諸實行,完全是由於老來獨子鶴松丸不幸死亡所造成的影響。
雖然鶴松丸已死,但是秀吉的生命卻仍然殘留著能源,他絕對不是那種任由自己沈醉於悲傷當中、離群索居的人。
(好,我一定要盡僅剩的精力,做一番前所未有的大事!)
秀吉的性格剛毅、爽朗,而且在戰場上從未嘗過敗績。
仔細想想,這次政宗會在武裝方面如此耗費心力,原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前面說過,他已經將幹利休所建立的情報網,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當然知道高麗王不會為其效勞。
然而,當伊達政宗到達京城拜見秀吉時,後者對他的計劃仍然一無所知。
反之,在日本國內,只需留下一名具有才幹的武將固守當地即已足夠,因此如今已經成為關白的秀次,也就順理成章地留在京城裡了。
當然,如果戰況順利,而天子也移居明朝的首都北京的話,那麼其下的臣子就可以在揚子江附近的寧波築城。如此一來,就可以利用地形之便,分別出兵攻打現今之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及天竺等國了。
在此情況下,日本人就可以成為各國的大名了。
因此,秀吉才會傾全力進行此次的侵略。
&ldo;即使是太閤,其想法有時也會出錯。&rdo;
秀吉自認為意義非凡的&rdo;人生之意義&rdo;,卻成為後人批評他的原因之一。
如果老年得到的鶴松丸仍在人世,那麼他當然不會如此貿然地採取行動。但由於愛子已經夭折……因此他早巳不再顧及種族保全的問題。這種由絕望所產生的野心,是一種超乎常理之外的脫軌表現。
由於有了這層想法,因此當時的秀吉認為&rdo;發現人物&rdo;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一般的小老百姓看到他,也許會說:&rdo;這是中國哪一省的王啊?&rdo;,但是大名們卻會認為他是&rdo;來自安南的王吧?&rdo;……
儘管如此,秀吉對於違反帶領一千五百名士兵的命令而帶領三千人上京的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