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你們不是災戶嗎,怎麼這麼有錢?(第1/2 頁)
在航海線路的熟悉情況下,朱瞳所乘坐的船如同插上了翅膀,僅僅用了半個月就抵達了上海港。
船剛一靠岸,他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久違的土地,然而,他立刻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五月的天,本該是溫暖而宜人的,但此刻卻異常燥熱,彷彿連空氣都在燃燒。
朱瞳皺了皺眉,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憂慮。在返回江寧縣的路上,他愈發覺得不對勁——路上滿是拖家帶口的百姓,面帶菜色,眼中滿是迷茫。
朱瞳攔住一位看起來頗為蒼老的老者,詢問道:“老丈人,這是怎麼回事?為何這麼多人離家?”
老者嘆了口氣,緩緩道:“唉,浙江行省西南邊遭了大旱,莊稼顆粒無收,我們實在活不下去了,只能拖家帶口北上投靠親人。”
經過一番打聽,朱瞳得知這老者一家五口,都打算前往江寧縣的工地打工謀生。
相較於老一輩對故土的深深眷戀,難以割捨,他們的兒子和孫子則對傳說中繁華的江寧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和憧憬。
在這個時代,上了年紀的人,普遍都有著深厚的鄉土情結。
老者的兒子,如果不是因為老父的嚴令阻止,甚至曾經動過心思,想要移民去呂宋島討生活。
而那些父母雙亡的年輕人,則更加決絕,他們乾脆把田產賤賣了,打算遠赴海外去謀求新的生活。
朱元璋初建大明,為了防止流民四散,維護社會穩定,實行了戶籍和路引制度。每戶人家都被牢牢繫結在土地上,不得隨意遷徙。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朱瞳這個掛逼出現,大明的國庫日益充盈,百姓生活逐漸改善,這些制度也就不再那麼嚴苛了。
特別是海禁的放開,使得百姓在面對災難時有了更多的選擇,不至於立即陷入絕境,更是給他們可以在海外尋找新的生活機會。
聽完老者的敘述,朱瞳頓時恍然大悟,心中湧起一股深深的同情。
見老者如此可憐,朱瞳連忙從錢袋中掏出一個五兩的銀塊,輕輕地塞到老者的手上。
“這……這怎麼行呢?”老者驚訝地望著手中的銀塊,有些不知所措。
“沒關係,相見便是緣,人與人之間不就是需要互相幫助嗎?”朱瞳微笑著說道,眼神中充滿了溫暖和善意。
幾經推辭,老者見實在無法推辭,便帶著全家人,向朱瞳深深地行了一個大禮,以表達他們無盡的感激。
老者連聲道謝,眼眶中泛著淚光,滿是感激之情,“謝謝!真是太感謝了!”
隨後,他緩緩放下身上的沉重包裹,小心翼翼地開啟它,從中取出那一小塊銀塊,鄭重其事地將其投入已堆滿銀塊和寶鈔的堆中。
!!!∑(?Д?ノ)ノ
老者手中行囊中的錢財,粗略一看竟然有上千兩。
朱瞳嘴角直抽搐,“你們不是災戶嗎,怎麼這麼有錢?”
老者有些尷尬地撓了撓頭,解釋道:“哎,說起來也慚愧,我這幾個兒子啊,雖然不是讀書的料,但幹起力氣活來還算在行。他們有三個在江寧謀生,其中兩個在江寧工業園做工,還有一個在修路的施工隊裡幹活。這些錢都是他們辛辛苦苦賺回來的,每個月都會交給我來保管。”
朱瞳聽完,心中一陣無語,原來是自己想多了。但表面上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看來江寧的工業發展得不錯,那就好,那就好。”
見朱瞳臉色有些古怪,老者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道:“這位大善人,那……那我之前收的你的銀子,要不要我拿回來給你?”
朱瞳一聽,臉色頓時變得有些僵硬,連忙揮了揮手拒絕道:“不必了,不必了。我既然已經給出了,就不會再收回。你們好好用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