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路的問題(第2/4 頁)
年在建檔案貧困人口是12.9萬人,貧困村是132個,分佈在全縣的12個鄉鎮,主要位於高寒山區的多。”
這些資料,昨天晚上蘇元貞在工作總結中基本上了解了,她本來還想再瞭解點其他情況,但越野汽車在山上繞來繞去,繞得蘇元貞頭暈。
她已經很久沒有走過這麼爛的公路了,紅杉市始終是地級市,基礎設施建設要比縣鄉好很多,她也漸漸變成了城裡人,忘記了鄉下的苦楚。
現在,她深切地體會到了山裡人的痛苦,也回憶起了兒時的時光。
這古話說得一點沒錯,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
她努力剋制著自己暈車的痛苦,本來想在車上再聽一聽陳磊和朱鐵龍介紹全縣的扶貧情況的,現在只能閉目養神,期待自己待會下車就能恢復過來。
身為縣委書記,她是有小汽車坐了,那些老百姓呢,要麼騎個摩托車,要麼就坐班車,在這樣坑坑窪窪的路上行車,其出行難可想而知。
要想富,先修路。蘇元貞把這句話在心裡唸了幾遍。
一定要修通縣城到每個鄉鎮每個村委會的道路,還要爭取早日修通飛雲縣通往外面的高速公路。
她相信只要解決了路的問題,很多貧困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朱鐵龍見蘇元貞不講話,也不敢多說,一路沉默著。
車子兜兜轉轉三個多小時,終於喘著粗氣來到了河頭鄉政府辦公樓前停下。
蘇元貞暈車暈得不行,可還是堅持著下了車,一陣清風令她清醒不少。
她理了理零亂的短髮,抬頭看向橋頭鄉鄉政府辦公樓,只見這幢四層樓房孤零零地建在一個小山頭上,四周也沒有職工宿舍,旁邊也沒有農戶人家,覺得這幢樓是那樣孤獨。
她不禁奇怪地問道:“這鄉政府怎麼像建在鄉郊野外呀?”
朱鐵龍趕緊解釋道:“蘇書記,河頭鄉政府的原址不在這裡。這是前年有專案才新建的,因為原來的地址太窄小,也過於陡峭,所以選了這個新址。”
蘇元貞不免問道:“那幹部職工住在哪裡?”
朱鐵龍道:“他們還住在原來的地址,離這裡有兩公里路。等有專案了,再建職工宿舍。”
正說著,馬玉友帶著鄉政府的領導班子下樓來了,朱鐵龍趕緊把蘇元貞介紹給大家。
蘇元貞一一和大家握手問好。
過後,馬玉友對她說:“蘇書記,河頭鄉山高路遠,你們辛苦了,我們準備了點便飯,先吃點飯,我們再給您彙報工作吧。”
已經中午一點多了,蘇元貞確實飯了,便點頭贊同。
鄉政府辦公樓過於偏僻,沒有食堂,他們只好又坐上車,往小鎮上開去。
馬玉友的車在一個小飯店門口停下,他下車招呼蘇元貞他們進了飯店,一桌簡單的飯菜早就準備好了。由於天氣冷,馬玉友讓人準備的是土雞火鍋,他們圍在火鍋邊,邊吃邊瞭解鄉情。
蘇元貞最關心的就是出行問題,今天她可是被這條路顛慘了。
只見她問道:“馬書記,你們鄉這條路還通向哪裡?”
馬玉友說:“蘇書記,這條路到了這條街就到頭了。要想出去只能走回頭路。”
蘇元貞又問:“那這裡出去的班車一天有幾趟?”
馬玉友說:“只有一趟,每天早上七點發車,要是起晚了,就沒有車了。因為班車到了縣裡,中午還要趕回來。”
蘇元貞聽後心裡一陣難過,交通不便導致的人員流動性差,必然導致物流不暢,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動力自然就不足了。
她又問:“那我們鄉里有多少人,多少貧困戶?”
馬玉友答道:“我們鄉有兩萬三千多人,貧困戶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