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婚喪(第4/4 頁)
在床的舅姥爺帶,看來各個年代生活的壓力都比較大,養家餬口的重擔比較重。
母親也是無意中說出來的話,還是談到學校搭餐交米的事,母親管了學校的生活伙食費幾年,中間算了佔了一點便宜,母親說外公當時像村裡四組的一戶人家借了500塊,那是80和90年代的500塊,購買力超過現在的5萬左右,母親是擔保人,那個年代一般人也很難向外人借錢,找銀行都借不到錢,給高利息都不一定能借到錢,米雲外公借到了,還是天大的面子,外公一輩子風評都比較好,只不過還款人只能是母親,利息也是母親來還。
母親跟米雲說外公老了,賺不到錢了,只能由她來還,米雲也只能默默心疼母親幾秒鐘,也心疼自己的童年,父親家更窮,聽說娶母親的時候,連一件外套都沒有,更別說彩禮,米雲出生幾年都只能住學校,沒有自己的家,母親也是還了好多年貸款,又要養活米雲兩兄弟,難怪米雲三四年級以後就沒穿過新衣和新鞋子,母親說那個借錢債主的孩子讀書的時候,母親給他免了每天兩餐,一餐二兩米的糧食,免了幾學期,當利息錢,那個人家的孩子只比米雲高一屆,米雲曾和他同過一年學,也認識,後來米雲留級一年才低一屆,初一還一同結伴走路一兩小時回村,只是那時候米雲不知道他家有錢,是三十多年後才知,米雲問他們家為麼比當官幾十年的母親家還有錢,母親說他們家是小販,自己收棉花,有經濟頭腦。
中小學時代的孩子們在學校一般每頓都不會吃上二兩米,一兩米就綽綽有餘,夠吃飽了,母親一生佔公家便宜的就那麼一次,那時候母親教書一月的工資就五到十元,聽說省一點還能有結餘,反正日子都過來了,父母也沒說過苦,米雲也不敢多問,還是米雲今年過年在家問的,剛好米雲也是今年元旦過後開始寫的兩本日記小說,正好有很多事像父母求證,還只能旁敲側擊的插問,裝作無意中問出來。問的過程中,發現父母的記憶還不如米雲十歲前的記憶,有好多事和人他們都記不清了,還要米雲來完善矯正,父母和米雲三人辯論對錯。
米雲也不想讓他們知道米雲寫他們過去的事,生怕他們知道發現,至少近二十年不想讓他們知道,米雲回憶起來都會有點顧忌,寫的斷斷續續和遮遮掩掩的,尤其近三十年發生的事太過靠近,或許再過三十年,米雲會寫的更流暢,毫無顧忌,畢竟大部分人都還在世,還是要避諱一下,未來的米雲會寫父母親人,但不是現在,至少再等二三十年。老年化社會的到來,人均壽命已到90歲左右,以後可能會越來越高,只要不生大病,未來的百歲老人會越來越多,當然如果經濟能起來,生活水平越好,科技越發達,人類的壽命就會更長。米雲希望此生能如實記錄這幾代人的生活,雖不能完全真實的記錄各行各業的生活,但記錄自家人的生活,見證幾代人的生活還是可以的,不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有限的時間,記下有意義的年代故事。
喜歡80後的回憶錄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80後的回憶錄【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