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4/5 頁)
居跑出去,追上蔡邕問原因。蔡邕說:“你都要殺我了,我還要進去送死嗎?”鄰居愕然:“怎……怎麼會呢!”蔡邕說:“有琴聲為證!”原來,蔡邕來到門口,聽到裡面傳來的琴聲充滿殺機,他不想送死,就回去了。鄰居把琴師叫過來,與蔡邕對質。琴師說:“琴聲有殺心?也許是吧。剛才我彈琴的時候,看到樹上有隻螳螂跳來躍去,它的前面有隻蟬在鳴叫,將要振翅飛走,但是還沒飛起來。我的內心隨著螳螂的進退而激動,難道是我的殺心出現在了琴聲裡?”
的確,蔡先生通曉音律,已經入骨入髓。他不僅能聽出琴聲裡的殺意,還能聽出木頭是否適合做琴。有人燒梧桐木做飯,蔡邕恰好經過,聽到火燒木材發出的巨大聲響,知道這是一塊好木材,就從火堆裡搶下這塊木材,然後做成一把琴,聲音果然很好聽。因為木頭的尾部被燒焦,所以這張琴被人們稱為“焦尾琴”。蔡琰曾經無數次地撫弄焦尾琴,彈奏出一曲曲美妙的音樂。
鄰居拿起毛筆,削塊木板掛在自家樹上,木板上寫著幾個字:“蔡先生聽琴知殺處”,然後不知從哪裡扒拉來一隻死螳螂和一隻枯蟬,放在盆裡,盆上寫著:“蔡先生聽琴之兇手和受害者”。誰要是想到他家看一眼,對不起,購票進門。
鄰居的做法啟發了很多人,很快,三百多里之外的偃師,在交通要道兩邊張貼“蔡邕故里歡迎您”的廣告。這一做法激怒了陳留人:蔡邕祖祖輩輩是陳留人,他生在陳留,長在陳留,在陳留娶妻,在陳留生女,陳留是蔡邕唯一的故里啊!偃師人反駁說:“蔡邕不是陳留的,是偃師的。”
偃師人搬出了自稱“蔡邕故里”的證據。漢桓帝雖然是個昏君,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音樂發燒友,他聽說蔡邕善於彈琴,就徵召他入朝做官。蔡邕認為昏君不配聽他彈琴,從家鄉陳留郡走到偃師,就捂著肚子裝肚子疼,捂著頭裝頭疼,裝病裝得快要真病了,漢桓帝才放過他,允許他回家“治病”。蔡邕在這裡停下走向昏君的步子,保持自我,難道不可以說這裡是他的故里嗎?
可是,並非所有人提到蔡邕時都會豎大拇指,也有年輕人會偷偷地對蔡琰發牢騷:哥的青春被你老爹毀了!
以前經常有學生在考試時出現錯誤,家長和老師批評時,學生就會振振有詞地說:教材上都有那麼多錯誤,學生又怎能避免呢!
《周易》、《尚書》、《詩經》、《儀禮》、《樂經》、《春秋》六經典籍,因為俗儒以訛傳訛,穿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這樣學生出錯就有了藉口。在蔡邕的提議和主持下,校訂六經,然後蔡邕親自勒石刻碑,刻成46塊碑,每塊碑高約1丈,寬4尺,立於洛陽城南的開陽門外太學講堂前。這些碑立起來後,很快就被作為教材,太學門前成了洛陽最擁堵的路段,天下學子來閱讀摩寫碑文,車輛每天有一千多輛。從此,考試寫不對答案的學生,再也不能把責任推給教材了,只能老老實實承認平時學習不用功。
全是蔡邕,剝奪了我本該快樂的青春,逼得我不得不苦學!不喜歡讀書的學生,都這麼抱怨。
可是,上蒼是公平的,在賜予蔡邕曠世才學的同時,也剝奪了他享受俗世幸福的權力。才高者憑藉才能立於世間,不屑蠅營狗苟之能事。可是,更適合這個骯髒世間的是蠅和狗。渾身每個細胞都往外迸射才學的蔡邕,唯獨在官場上是弱智,做官一塌糊塗,以至於幾乎所有人都要報復他。46歲那年,蔡邕被人控告,被關進監獄,定為“大不敬”之罪,不但要砍頭,屍體還要扔到鬧市中示眾。這時,上蒼賜予他的才學救了他,皇帝念其有才,免其死罪,全家遭受髡鉗之刑,流放到今天的內蒙古。
9個月後,大赦天下。蔡邕就要離開遙遠的塞外了,當地太守王智為他餞行。王智是皇帝身前得勢宦官王甫的弟弟,所以他平時誰也瞧不上。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