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二章 海軍找我幹什麼?(第1/2 頁)
西班牙內戰的變動讓周長風陷入了深思,如果沒有外援下場參戰,共和軍是無法戰勝國民軍的,但考慮外援的話,變數可就大了。
德軍可不是去玩過家家的,即使如今讓人望而生畏的虎豹叢集尚未誕生,可其步兵單位的作戰效率也是首屈一指的。
同時還要考慮國際縱隊(旅),在這些外援的幫助下,共和軍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整頓和訓練。
一旦整訓完成,戰爭的天平必然要向共和軍方面傾斜。
然而沙俄與義大利在此期間肯定要支援國民軍,甚至同樣可能派兵參戰。
何況如果真到了那個地步,西班牙搞不好就要變色了,英法還能坐得住腳?
嘶,大戰不會提前打起來吧?
就在這一天的傍晚時分,當週長風離開食堂的時候,小李興沖沖地奔了過來。
他遞上了一份《帝國紀聞報》,氣喘吁吁地說:“營長!他們…印了份號外……”
號外是報社臨時印發的,用於報道突發新聞。
周長風伸手接過,映入眼簾的便是一串黑色大字,這是大明官方對西班牙現況的表態?
轉換為口頭言語的話就是:過去的一個月裡,西班牙各方衝突陡然加劇,內戰交火激烈,大明希望雙方儘快停火展開談判,考慮到叛軍公然屠戮平民,乃至造成中國商人傷亡,朝廷要求叛軍方面對此公開致歉、支付賠償,並杜絕此等行徑……
讓叛軍公開賠禮道歉?這看上去就跟笑話一樣。
不過這只是官樣文章而已,本質上是在做鋪墊,從用詞上就已經可以窺到大明官方的態度了。
不稱其政權名字而稱之為叛軍,又拿屠戮平民來說事,顯然朝廷不打算支援國民軍方面。
目前看來,烏斯藏之戰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已經算是結束了,損失較大的十二師撤回駐地,前線只留三十四師和混三旅和英印軍對峙。
現在也不存在成規模的攻防戰,整體上如同復刻了歐戰的塹壕戰似的,雙方在白馬崗地區掘好了堅固的、多層的塹壕防禦體系,每天就互相開幾槍、打幾炮而已。
等國聯大會召開以後,明英雙方再談判一下,這場邊境戰爭就可以告終了。
以小博大參加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雖然損失慘重但卻戰果豐厚,同時得以提前撤回休整,免去了在西陲之地蹲幾十天壕溝的苦日子,到底劃不划算?至少對於倖存計程車兵們而言自然是划算的。
雖然表現的自信且從容,可週長風也時常在夜深人靜之時反問自己——自己的決策和部署有沒有失誤?有失誤,那以後該如何避免?沒有失誤,那還有沒有更優選?
十三日與十四日這兩天,周長風組織全營軍官開了戰後總結會議,同時命令各班各排計程車官組織士兵發表意見。
讓軍官們吐槽最多的其實是戰役部署,然而戰役總指揮官魏高銘的部署與規劃其實是沒有問題的,之所以讓英印軍差點鑽了空子,歸根究底是兩個師長立功心切的鍋。
完婚歸來的謝萬誠這兩天有些飄飄然,他呵呵了一聲,不屑道:“倘若十二師與三十四師沒有深入敵境,咋可能被英夷找著機會?”
範文海嘆道:“哎,畢竟這麼多年沒打仗了,好不容易逮著機會,一口肉都沒吃上就得止步,誰剋制得住嘛。”
當時英印軍撤退的速度實在太快,本來還準備突破防線的明軍如同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立功心切的將士們都不甘心——如果無功而返,以後肯定要被友軍嘲諷!
因此十二師和三十四師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深入敵境繼續追擊,試圖再圍殲幾股英印軍。
“是啊,將心比心,營副你設身處地想想,當時換作是你,你甘願按照原定計劃後撤?”薛燦說著伸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