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仁義,可真是個好東西(第2/2 頁)
諸多城池,都不是堅城,當天夜裡,曹操立刻在小沛召集文武。
戲志才為主的謀臣到場,將軍則是曹純、曹仁為主,李典、樂進在場。
共同商議境內行軍之策,決定分兵而取。
此時曹操面露喜色,畢竟剛剛攻下小沛,已經有了城民歸伏的跡象,讓他也不得不感嘆,仁義這把劍,有時候的確比霸道這把劍,更為鋒銳。
檄文一下,曹操大軍又來得如此之快,連探哨都來不及回報軍情,已經開始入境。
是以陶謙大軍還在下邳與郯縣囤積,知曉訊息之後才動。
但為時已晚矣,境內百姓以為招致禍端,此前流言瘋傳陶謙派人追殺曹操之父,似乎奪其家產。
也有人說是境內山賊所做,陶謙軍來不及救,卻也查明緣由。
可後來眾說紛紜,卻也沒個準兒,沒想到,報復來得這麼快。
那些士民、商賈,以及訊息靈通的百姓,老早就跑了,如此山雨壓來之勢。
百姓豈能不遭殃。
結果,讓百姓大為震撼。
曹操非但沒有搜刮百姓,而且以嚴令命麾下將士不可侵犯大漢子民房屋。
不可踐踏田土,並且規劃入籍,編冊入名錄,以軍民屯田之策,定來年繼續耕植之政。
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絲毫不亂。
半日之內,民心穩固,沒有人心惶惶。
而且,毀壞的房屋與村落,甚至有兵馬親自帶著百姓一同重新修建。
在山林就地取材之時,也說明了曹軍之志,志在陶謙而非大漢百姓。
殺父之仇,豈能不報?
這事兒別說是手握大權的兗州牧了,哪怕是一介匹夫,也當與仇人不共戴天。
如此一來,百姓自然就明朗了。
“呵呵呵……”曹操揮了揮手,短暫的商議了一炷香時間,將軍令下發之後,對戲志才道:“志才,你與子和領虎豹騎,先行軍到小沛自下邳路途尋路埋伏,陶謙隨後必然會領兵來救。”
“子孝率虎賁八千人,尋水路,以舟楫探路,若是順流之處,看運糧要幾日,有結果立刻來報,”
“喏!”
眾人得令而去。
曹操則是淡然輕笑,此戰在他看來,已經穩如泰山。
而且,此時曹操才感覺徐臻相勸,仁義攻徐的含義。
真正的報復並非是斬其頭顱,復仇而後快,而是讓你陶謙多年謀劃與辛苦經營所得,全部搶掠摧毀,從此之後,全家皆為罪人也!
何等快意!
……
城外靠近大片沃野的道路旁,無數百姓在竊竊私語,前面站著幾個穿著寒酸的文士儒生。
也有老者拄著木杖在看,也為後面的人閱讀佈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