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更加貼近現實。政府雖然有能力作出更正,但遲遲不行動,因為僅僅為了使資料更加符合邏輯,就讓失業率資料突然升高,在政府內部難以得到支援。但是美國勞工統計局按理說應該是政府的中立部門,不應該對某個黨派有所偏向,至於為什麼不作此調整,我也難以理解。在美國兩黨進行政權交替的時候作調整也許可以避開政治帶來的壓力。
。。
Q:經濟若要健康執行,失業率應該維持在什麼水平?
假如失業率長期低於經濟健康執行所要求的水平線,結果將會是失控的通貨膨脹和不斷攀升的物價。工作隨處都可以找到,企業也不得不透過提高工資來吸引更多人就業。假如失業率持續高於經濟健康執行所要求的水平線就會帶來嚴重的通貨緊縮。工作越來越少,工人們為了保住飯碗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工資,物價也變得越來越低。因此對經濟有益的失業率水平跟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都沒有關係,經濟學家將這個假想的失業率稱為“自然失業率”。
那自然失業率又是多少呢?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的自然失業率約為5%。但是這個數字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口比例的變化。舉例說明,年輕人比老年人換工作的頻率更高,而且經常失業,如果就業人口趨於年輕化,那麼自然失業率就會因此上升。影響自然失業率的另一個因素來自於政府的政策。如果政府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那麼很多公司寧願提高原有員工的工資也不願多招人,這樣找不到工作的人也會增多,自然失業率同樣也會上升。
由於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是由員工創造的(稱為“產出”),我們可以透過這個原理來計算自然失業率。國內生產總值表示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經濟中的經濟總產出,我們對國內生產總值做兩件事:第一,我們把通脹因素考慮進去,得出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如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5%,而通脹率是3%,那麼實際增長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第二,計算出每一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趨勢,這個趨勢意味著經濟週期所帶來的波動都被平均分攤到各個階段中去,我們最終得到的是一條平滑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曲線。透過這條曲線,我們就可以大致計算出自然失業率了。
Q:市場猜得透嗎?
我敢肯定你是在說股票市場或其他金融市場,但是很遺憾,我的回答是“恐怕不行”。至於為什麼不行,你看了下面這個幽默小故事就明白了。
這個笑話有些年頭了,在經濟學家中間廣為流傳,講的是一個經濟學家和他的朋友正在街上散步,突然他們發現地上放著一張100美元的鈔票,那個朋友想彎腰去撿。這時經濟學家開口了:“別傻了,如果那是張真鈔,早被人撿走了。”由此可見,經濟學邏輯有時也會出問題。
這個笑話想要傳遞的經濟學常識是:就算你在電視或是網際網路上發現某家公司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你也不要購買它的股票,因為已經太遲了。其他人早就入手了,瘋漲的股票價格就是對這個發現的最好體現。從廣義上看,股價總是預示公司收益的可靠資訊。
講這個笑話的人還想說明一個問題。你也許不相信,總有一些個人或機構能夠從這些披露的新資訊中謀利—透過內部訊息(儘管有可能是犯法的)、處理這些資訊的上級部門、得知資訊後的反應比別的投資者迅速或是純粹碰運氣。這些個人或機構透過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確實可以獲得收益(資本收益),那些遲了一步或幾步的投資者就沒那麼走運了。以那個笑話為例,第一個撿到錢的人確實有運氣,但是以後再也沒有真的100美元鈔票可以讓別人撿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