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無限大的兆億分之一,還是無限大(第2/4 頁)
思維投射干涉現實,製造了一粒極細微的量子。
這量子微粒的質量是電子質量的無限分之一,但卻承載了大統一公式計算出來的源星星系在某個時間節點上的全部資訊。當然,任重本人的資訊不在其中。他的完整記憶無法被記錄。
在這枚量子微粒被製造出來後,以無限大的速度在源星星系內高速運動。
從時間與空間的維度上講,這量子微粒是在同一瞬間充斥了整片空間。
它不斷對其他粒子施加影響,製造出一場剎那爆發的強烈蝴蝶效應,讓所有粒子完成歸位。
這,就是人類先驅者們用極少的能源撬動空間區域內的所有基本粒子同時移動,人為製造出龐加萊迴歸的完整方法。
這,同樣是科學的奧妙。
哲羅夢寐以求而又求而不得的,正是這技術,也是宇宙的真諦,是開啟神的世界的大門的鑰匙。楊米思理論是通往科學終點的神的境界的在建中的階梯,大統一公式的確就是最後的那把開門鑰匙。
在宇宙中,無論是可觀測宇宙還是未知的域外宇宙,無論是任何文明,只要掌握了這種級別的科學,便可以成為絕對的主宰,成為所有文明的神。
當然,在合理的理論中,這也是宇宙內部誕生的文明永遠也無法跨過的門檻,是一道絕對的嘆息之牆。
但現在,透過人類在古盤星系內的十萬次毀滅輪迴,透過無數人長達萬億年的努力,人類打破了這面嘆息之牆。
如今這成果終於交到了任重的手上。
它又更進一步證明了一個任重的猜想。
關於宇宙的起源,人類一直有著很多的猜測。在21世紀時,任重便曾經否定過宇宙大爆炸起源論。他認為宇宙空間亙古存在,也認為所謂的宇宙大爆炸的起源並非是一個體積無限小卻質量無限大的奇點。
事實上,早在2022年時,就有人類科學家利用超級望遠鏡“看見”了132億年前的恆星系,還不只一個。這些恆星系的體積並不大,但形狀規整,且已經有了完整的執行規律。可按照原有的宇宙大爆炸理論,當時的宇宙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成形的恆星系,依然應該是奇點大爆炸釋放出來的高溫高能粒子組成的白茫茫的一片“雲”才對。
可事實勝於雄辯,在這發現被證實後,立刻便有新的觀念被丟擲來。
很多人認為,宇宙大爆炸並沒有發生,可觀測宇宙裡也並不曾存在過所謂的奇點。
宇宙的起源很可能是一片相對緻密的星系。
任重則靠著個人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再做了新的延伸。他認為可觀測宇宙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個可以透過吞吐海水來呼吸的水母。
水母在吸水時,身軀則規律膨脹。每次吐水時,則收縮。其膨脹與收縮都有一個界限。膨脹的上限並不是冷寂,收縮的下限也並不是奇點。它只是在不斷地重複著這個過程,恰似輪迴。
至於這水母在吸水時究竟吸的是什麼,任重也找到了答案,正是暗能量。
宇宙中的暗能量一直在增加,佔據的質量比也越來越高。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都一直認為暗能量乃是由星球與黑洞等實體物質轉化而來。但這觀念對也不對。宇宙中的暗能量,還有外來者。這些外來的暗能量像水母體內的水一樣,填充了原本是虛無的空間,讓星系等實體物質之間的相互距離被拉遠。
除此之外,就像是生物體內的生化反應,當諸如三磷酸腺苷、糖類、脂肪等等一切供能物質與氧發生反應,進行燃燒時,幾乎都會生成水一樣,宇宙內部的一切反應的終點,也是暗能量。
至於宇宙中的恆星系,則可以理解為水母體內的細胞。
行星系與各種星體,則是細胞內部的化學物質微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