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1/5 頁)
歷史上喜歡旅遊的皇帝為數不少,最有名的可能要數清朝的乾隆皇帝了。在後世的電視作品中,以乾隆下江南為主題的劇作多不勝數。我印象中最深的莫過於鄭少秋先生主演的《戲說乾隆》了,雖然時日已久,但那首主題曲《問情》卻是記得很熟。
海水永不幹,天也望不穿,紅塵一笑和你共徘徊。
當我第一次從電視中聽到這首歌曲時,就有種莫名其妙的失落感。那時,我還不認識樂菱杉,更不認識方靈。我是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感到傷感,還是有其他什麼原因?我並不知道,或許只是種命運的感知吧。
方靈聽說我又要南下辦事,尤其興奮,直嚷道,“哥,早該出去了,江南三月正好踏青,不可錯過。”不過,當我說到這次南下的路線是要去廣南西路和大理時,方靈也露出一絲驚訝道,“這麼遠,還要去大理,哥,你知道那大理之地現在可是蒙古人的地盤嗎?”
“當然知道,這一次我要去的地方就是大理鄯闡府的天龍寺。”
方靈沒有聽說過天龍寺之名,道,“天龍寺沒聽過,不過呢,靈兒聽說大理風光與我朝迥異,去玩玩也不錯的。哥,蒙古人也沒什麼了不起,有靈兒在,自會無恙。”
“那是,我的靈兒可是武學上師,誰要是想對我不利,靈兒你就幫哥扁他。”
“呵呵,哥,有我這個免費保鏢在,誰也別想動你的。”
對於這次出行,張全一同樣也覺興奮。自小便跟隨白雲禪老張雲庵東奔西走的張全一十分習慣這樣的生活,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對於這個道理,張全一是深有體會的。
清晨時分,天剛濛濛放亮,我們一行六人六騎悄悄離開了臨安,沿著官道,極速南行。和上兩次不一樣的是,藍羽留在了宮中,代替他的是年輕的張全一。
文璋一馬當先,隨後是沈墨,緊接著是我和方靈,袁棘和張全一則負責斷後。我的坐騎依舊是那匹名為“飛燕”的宮中極品御馬,其餘五騎也都是來自西域的宮中御馬。
經過一年多的練習,現在的我終於能夠熟練地掌握騎馬技術了。
得自袁棘的安排,開路的文璋和我身邊的方靈控制著前進的速度。從臨安到大理的距離約為二千多公里,按照我們日均三百里左右的速度前行,大約需要二十天,以我們坐下千里馬的速度,三百里的日均行程還算是相當輕鬆的,如果放馬狂奔,日均七、八百里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離開臨安後的第三天,我們來到兩浙西路西南部最大的州府……衢州府,從衢州府再向西南行進,就是原江南西路,現在的江西省了。在這兩地交界的區域,有一條專供軍隊使用的兵道,這種兵道雖然沒有官道寬,但路基紮實,而且不允許百姓行走於上,因此時常空著。
我們沿著兵道飛馳而下,嘗試了一天的狂奔。到了傍晚時分,袁棘道,這一天的行程大約是九百五十里。千里馬果然不凡,如果途中的休息時間減少,那日行千里也不算什麼難事,難怪當年的關羽為了還曹操贈送赤兔寶馬之情,在華容道上不顧軍令,足見古代將軍們對於寶馬的喜愛。就在我為這般飛馳洋洋得意的第二天,卻發現自己全身痠痛,好在當夜方靈給我做了個按摩,不然連起床都會困難了。之後的數日裡,袁棘堅決不允許如此狂奔,我們只好保持著每日三百里的速度前進,沒有再去嘗試日行千里了。
按照袁棘制定的防衛計劃,御前侍衛統領八臂靈猿張子健和雲仲飛各自率領一百名身著便裝的侍衛作為我們此去的隨行護衛,其中張子健的百人隊提前出發,沿路做好布控措施,另外一百名侍衛則在雲仲飛的指揮下,分散在我們周圍,這兩百名侍衛的坐騎均沒有我們所騎的御馬腳程快,所以一天之中基本上只能休息兩、三個時辰,好在這些侍衛們個個武藝高強,倒也不在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