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5 頁)
薛聚成,施忠等入選者都是些陌生的名字。
我看到第七份答卷時,心裡一動,原來真有這個姓氏。
“昝萬壽,昝姓。”
昝萬壽的姓氏奇怪罕見,其人在歷史上的名聲雖然遠不及宋末三傑有名,但因其姓氏奇特,我倒也記得有這麼一號人物。據清史記載,昝萬壽,字天慶,尚書,昝居潤後,仕四川安撫使,元兵至,協降不從,以憂憤死。
我翻開昝萬壽的試卷,仔細看了起來。
昝萬壽的文筆簡潔粗狂,其策論的主題是,經濟乃一國之本,也是一國興旺之標誌。朝廷當提倡多種模式並存的混合型經濟,補農業單一之不足。農業雖然為立國之本,但僅此不足使國富民強,如前人所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就言明各地當因地制宜,發展適合自己區域的經濟。古人還曾言到,士農工商,這種說法其實也已經指出了各行各業缺一不可,到我朝時,人們普遍重士農,輕工商,這實為曲解古人之意也。士農工商僅是平衡之道,而非名次排列,所以學生認為朝上在重士農之時,也需重工商,要做到這點,需從上而下,上行下才會仿。。。。。。
“呵呵,這昝萬壽倒也和朕的想法有些一致。”我暗自想到。
“小七,文天祥到了嗎?”我突然想起這前科狀元。
“回官家,應該快了。”
我“恩”了一聲,接著將剩餘的三份答卷看完。
“報,文大人陸大人在外求見。”我差不多看完時,周公公前來稟報道。
“說曹操,曹操到,宣。”我笑道。
我將這些答卷遞給剛進門的文天祥二人道:“宋瑞,君實,朕記得你們都是寶祐四年同榜進士,來一起看看今科前十名的答卷。”
文天祥陸秀夫接過答卷笑道:“陛下看來胸有成竹了吧。”
“恩,朕已看罷,你們先看吧。”
兩人向何基行完弟子之禮,便認真看了起來。
當年,先帝理宗覺得文天祥的名字很吉利,高興地說:“天祥,天祥,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氣的預兆。”因此將殿試第七名的文天祥點為狀元。
無獨有偶,我也覺得今科殿試第七名昝萬壽的名字很吉利,萬壽二字對於我更是大有深意,不管怎樣,趙禥在歷史上還剩下十年壽命對我而言總不是什麼好事,而昝萬壽的名字正是萬壽,呵呵,朕萬壽,我朝萬壽。
我接著看起考生們上報的一技之長,有說會木匠活,有的說會染布,有的說會看相,還有的說什麼都會,總之是五花八門。
我見兩人看完,便道:“三位愛卿都是朕的講學,你們各自將你們心目中的三甲寫在紙上,看看結果如何。”
三人速度很快,我接過三人所寫的紙條,掃了一眼放在了桌上。
“何愛卿,最近身體還安康?”
何基聽我突然關心其身體狀況,感動道:“託陛下之福,老臣還算硬朗。”
我記得這何基卒於一二六八年,還有三年多的時間,我也想過讓其回家頤養天年,只是這大學新創之際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者來支撐門面,本來江萬里也適合,只是被我派去籌建商業部,我想來想去也就何基最適合了:“朕知道你唯以讀書講學為平生志向,朕打算任命你為大學首任院長,不知愛卿願意否?”
何基毫不猶豫道:“陛下,臣已近八旬,報效陛下之日不多已,臣定當鞠躬盡瘁,辦好此大學,上報陛下,下為我朝學子開闢新路。”
“何愛卿。”我突然起身對何基行了個禮,“愛卿不畏年長,此舉令朕感動,實為我朝表率,不過,愛卿不必鞠躬盡瘁,你只需把握方向即可,切不可事事親為,愛卿的身體康健乃我朝之福,教學(上班)時間愛卿自行掌握,你可多提攜年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