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羅馬反撲(第2/3 頁)
“我看長江三峽可以開鑿一下,把急流緩一緩!”
一個趙姓大臣道:
“三峽航道雖然爵位是長崎亭侯,但難度太大。
我覺得長江、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的那裡可行,畢竟陛下給了方案,只需要在山上雕刻出一個天神像,將大石沉入江底就可剋制急流,雖然給的馬尼拉侯有些遠,但價效比高!”
這時,一個孫姓大臣插嘴道:
“也不要僅僅看河道,陛下劃定了入西川的五條山路,還規劃了去鮮卑草原的4條官道,還有聯絡荊南、交州、泉州和南中的官道,這些都可以去拼一拼!”
李姓大臣回應:“山區開路難度極大,雖說朝廷回會撥付物料和錢財,但依舊困難重重啊!”
孫姓大人道:
“難度和爵位是對等的,從泉州到南中的官道,給的可是馬六甲縣侯!而且,可傳5代,比絕大多數開國大將的封賞都高。
我準備試一試!”
*******
另一處。
一個周姓大臣道:
“吳兄,我覺得咱們可以從吳郡出海,南下尋找前往交州日南郡和交趾郡的航道,畢竟,你出身江東,能輕易招募吳郡的上等水手。”
吳姓大臣道:
“水手好招募,大船也是朝廷提供,只怕海上風浪大!”
周姓大臣道:
“陛下把大體的海陸地圖都給了,標出來幾個擋風的天然海港,些許風浪不怕的!
畢竟,這裡可設定了汶萊亭侯和萬隆亭侯兩個爵位!”
**********
民間。
各階層的百姓很快知道了【交通封爵】政策。
比較大一些的同宗村落,或是一些大商人、寒門子弟都躍躍欲試。
他們雖然無力建設長達數千裡的官道,也無力打通情況不明的河道
但是,阿斗給他們提供了一些更簡單的選擇。
歷史上,西漢和東漢都沿用了秦代的二十等爵。二十級徹侯以一縣為食邑,並自置吏於封地;十九級關內侯有食邑、封戶,只能衣租食稅而已;大庶長以下十八等,只有歲俸。
到了東漢時期,爵位分為民爵和吏爵,普通百姓可以獲得的最高爵位是“公乘”,屬於第八級,但是沒有封地和食邑。
官爵裡的列侯被細分為縣侯、都鄉侯、鄉侯、都亭侯、亭侯幾個等級,皆有封地和食邑。十九級關內侯是沒有封地的,僅享有食邑待遇。
現在,阿斗“開恩”,給普通百姓魚躍龍門的機會。
下旨將民爵裡的公乘封為右公乘和左公乘,分別設定了少量的封地和食邑,立刻讓尋常百姓趨之若鶩。
有人將目光瞄向了幷州太行山的擬建官道,還有人鎖定了江夏郡東北方,穿越大別山連線豫州的山道。
有人看準了會稽治所山陰城連通句章(後世寧波)的短途官道;還有人已經開始探查後世景德鎮通往九江市的官道。
江南水鄉的人氏則更加看重龍泉溪、鄱水、餘水、漸水、修水等中型河流的航道。
這種貫通郡縣的道路和水路爵位低,封地小、食邑少,但是距離短、施工難度不大。而且,封地大多在夷州島、龜州四島這種距離近的海外懸島,遷徙風險低。
而且已經有人打了前站,因此很適合商人和內部團結的底層家族參與。
各地官府的告示一貼出來,“揭榜掛帥”者絡繹不絕。
**********
章德殿。
阿斗聽黃皓彙報著半個月來官員的動向,喜道:
“他們有這份心朕就放心了,有這麼多人想得賞賜,總會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