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第1/4 頁)
【漢武帝】劉徹:說得好,朕支援秦皇立刻去宋朝教他們做人。
【唐太宗】李世民:朕附議。
嬴政:?
剛剛李世民說的時候你怎麼不讓他去?
就你是雙標怪是吧!
劉徹還在一旁催促。
【漢武帝】劉徹:秦皇,快啊,大傢伙都等著呢。
嬴政:
懶得理你。
言羽陽看他們拌嘴、緩和了一下情緒,接著說道:“李綱死了以後就輪到宗澤了,宗澤被趙構一個人留在東京抗金、趙構帶著他的主和派名為遊行實則逃跑,跑楊洲去了。而這期間不論宗澤給趙構上多少奏表,趙構都選擇裝作看不見,但好在,這個時候岳飛出現了。”
“岳飛的出現,就像是上天送給南宋最大的一顆救星,但同時也造就了南宋最大的意難平。”
“趙構對主戰派向來都是採取不聽不信不理,直接放養政策,就跟西晉時候司馬睿對祖逖一樣。你想北伐,我不攔著,但是你想找我要人、要錢、要糧,那不好意思,全都沒有。但你北伐要是能伐出成績呢,這成績就會被皇室把桃子給摘走。”
“岳飛的北伐之旅跟祖逖有著同樣的開端,但岳飛又比祖逖要幸運那麼一點,他遇到了賞識他的宗澤,雖然宗澤被趙構排除出了權力中心,但他至少明面上還是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有和他志同道合擁有目標的人,旅程總能順利一點。”
【唐太宗】李世民:兩個愚忠湊一塊了。
“岳飛也不是愚忠吧,只能說他這個人性格就是這樣的。我個人是很感謝和欣賞這種願意犧牲自己捨身取義的高尚的人,我們現代其實也有很多這種人,岳飛不反趙構在我看來不是他沒有能力反,他只是單純不想反而已。他也不是不知道宋朝沒救了。他在靖康之變的時候就知道,宋朝已經沒救了。”
“對了,這裡補充一下,剛剛好像沒說,金人在1127年從東京擄走宋徽宗和宋欽宗,就是靖康之變。”
“而趨勢岳飛重新投軍的,大概是他的責任感。他見不得百姓受苦,所以重新投軍報效家國,想奪回領地救百姓於水火中,在我看來,當時的武將之所以不反,一個是因為被責任感束縛住了,一個就是反了其實也不會對當時的局勢有多大幫助,反而讓自己人內部消耗自己的實力,是很沒有必要的舉動。”
“岳飛的治軍理念也很先進,跟當年浴血奮戰的新/四/軍其實是有點類似的,都是主打一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秦始皇】嬴政:新/四/軍?那是什麼?
“也是一隻解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很崇高的軍隊,這個之後我們會說到的,現在還是重新說回岳飛。”
“在岳飛和宗澤合作的時候,其實北伐隱約能有點進度,岳飛這邊雖然要什麼沒什麼,但也能跟金人打得有來有回的,但是俗話說得好,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他們前線是抗住了,後方還有
個拖後腿的,趙構和秦檜動不動就給岳飛他們使絆子,讓本來就不明朗的局勢雪上加霜。”
“這種情況在宗澤死後更加猖獗,岳飛獨木難支,有好幾次手裡的兵權都差點被別人奪走。”
“如果是李綱的遺憾是沒能北伐,那宗澤的遺憾就是過河,不過比起遺憾來說,執念或許更為恰當,宗澤究其一生都想親自帶兵渡過黃河,奪回失去的領地。但執念之所以成為執念,就是因為終其一生都未曾實現。”
言羽陽說的這些,皇帝們其實不太有感觸。
上位者不會與下位者共情。
他們的憤怒更多的來源於感受到冒犯、以及皇權被人踐踏的憤怒。
反倒是將領們更能共情宗澤和岳飛他們。
感性一點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