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蘇堤春曉(四)(第2/3 頁)
唐了些。”
就算這個蘇軾不能節節高升,但是被抓進獄中又是什麼操作?
……
李治也很是無語,“這大宋是馬上要亡國了吧……”
武媚娘:“陛下,宋朝優待士大夫,想來蘇軾一定會被釋放的。”
“宋朝這樣太過小家子氣了。”
“我們大唐和宋朝不一樣,就沒有幾個因為寫詩而進監獄的詩人。”
李治頷首:“你做的就很不錯。”
武媚娘微微一笑,他知道李治指的是什麼。
前一陣子,他們買的史書到了,李治自然也知道他死後自己所做的事了,但是反正最後政權重回李唐皇室手中,她自己收拾收拾回了後宮就算是給了交代。
而《新唐書》就記錄了駱賓王幫李敬業寫了檄文討伐她,而她看見了這篇檄文後拍案叫絕,還責怪宰相:“這種才子居然沒有進入朝廷,這是宰相的過錯!”
……
唐朝的詩人們齊齊倒吸一口冷氣,為阻止全球變暖做出傑出的貢獻,紛紛感嘆自己沒有生在宋朝。
杜甫:“……”
感謝我阿耶阿孃把我生在大唐!即使不受待見,但好歹是在寫了“三吏三別”後,還沒有因此入獄不是!
白居易:“……”
我親愛的父母,感謝你們!將我生在唐朝!更要感謝聖上!沒有因為他的《長恨歌》、《觀刈麥》和《賣炭翁》問罪於他!
宋朝
蘇軾:“……”弟弟!他的弟弟作為朝廷重臣,卻肯為了自己這條命拋棄前途,他是真的好感動!
蘇轍:“……”我的哥!你沒事吧!
李定:“……”懸著的心,終究是死了!
還好天幕沒有說出來所謂的“新黨”都是誰,他之後還是得低調一點才好!
【前丞相張方平也是上書痛罵誣告蘇軾的那些小人。
當時太皇太后曹氏已經臥病在床,還向神宗求情說:仁宗當年得了蘇軾、蘇轍這一對賢良之才非常高興,說是為子孫攢下來兩個能做宰相的棟樑之才,這樣的人才殺了不很可惜嗎?】
“曹皇后在清平樂和知否都有出場”
“曹皇后也是挺一言難盡的”
“哎,本來不喜歡她的,但是她給蘇軾求情哎”
高太后有些擔憂,“蘇仙明明才華蓋世,為什麼要經歷這麼多的磨難呢?”
向皇后:“還好太皇太后為蘇仙求情,他應該會沒事吧!”
【就是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紛紛上書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
當時已經罷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書勸說宋神宗:“聖人統治的時代,怎麼可以輕易殺名士?\"
雖然王安石那個時候已經退下來了,但是神宗非常信任他,所以他說話還是有些分量的。
神宗對蘇軾本就有愛才之心,加上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慣例,又有這麼多人為蘇軾說情請免,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
“怎麼說呢,宋朝不殺士大夫這個說法讓我又愛又恨,我一直覺得某些士大夫就該被千刀萬剮”
“哇嗚,其實我不想聽宋朝歷史,即使漢唐也亂過,但是感覺總是不一樣的”
“畢竟是異族亂殺”
“也不是這樣,五胡亂華時看到的是混亂,靖康這個是恥辱”
靖康之前的人們完全無法想象那是多混亂才能讓後人評價為恥辱,尤其是唐初,南北朝亂象給他們帶來的影響至今還未退去呢!
宋朝
蘇軾只覺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王安石是一個心懷大宋的人,但是王安石在那個時候還願意幫助他,這是多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