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再往前,直到飲馬橋頭,長長的道前街兩旁跪滿了頂帶袍服的官員,高大的結綵牌坊相距不遠就有一座,坊額上大字楷書:“聖恩浩蕩”、“帝治光華”。大街中間,一對對挎刀御前侍衛策馬走過,後面一頂黃色九龍曲柄傘,由一名騎馬的侍衛高高舉著,左右有幾名侍衛護持著騎馬前進。這是皇上臨幸姑蘇在前引導的導蓋。
沿街店鋪比戶相連,家家門前都擺著香案,香菸繚繞。路邊的幾座戲臺都已粉墨作場,戲臺上的管絃歌聲和石板上的馬蹄聲雜踏喧囂混成一片,似乎從畫面傳了出來。幾處巷口都設立了藍布帷障,許多行人騾馬被攔在外面迴避。橋下清波粼粼,姑蘇城春樹萬家,一片昇平歡樂的景象。
過了飲馬橋,大路向南折行,依然是衢巷縱橫、樓舍櫛比,又是幾處懸燈結彩的牌坊,前邊兩座牌坊的坊額上大字楷書:“天開壽域”、“世際春臺”。幾處鑼鼓管絃的戲臺,遙遙相望。店鋪門前擠滿了沿街站立的人群,官民老少,還有僧人道士擠在中間,都在恭候一睹皇上的“天顏”。這時幾匹快馬飛奔東去,似是傳報“聖駕”將臨。巷口也都設立了帷幕,帷幕外行人三三兩兩在相互議論,有人還從帷幕縫隙向街心張望。
畫面沿大路東轉,過了帶城橋,轉過路口的大戲臺,一條長街上氣氛肅靜下來。跪列道旁的官員、沿街擁擠著的人群都不見了。只見三三兩兩的官員校尉分佈在牌坊左右,沿長街依次豎立的幾座牌坊上寫著:“聖壽齊天”、“壤擊衢謠”、“響徹嵩衡”……這條長街就是帶城橋下塘。長街北面,一片片樓堂廳榭,掩映在綠蔭花木之中。仔細看去,在一處殿堂前的綠蔭中,那座著名的太湖石——瑞雲峰呈現出來。畫家巧妙的告訴人們:這裡就是高宗皇帝下榻的蘇州織造署行宮了。行宮周圍還可以看見遠處懸燈結彩的戲臺和圍在臺前的觀眾。(27)
沿運河入浙江,“緬昔皇祖聖祖仁皇帝時巡所至,優獎士類,一時碩學通才,多蒙鑑拔”,議定:江蘇、安徽進獻詩賦之士子赴江寧考試,浙江進獻者在杭州考試。尋浙江考中謝墉等三人,特賜舉人,授為內閣中書;江蘇、安徽考中錢大昕等五人,亦照浙江之例擢用。嗣後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南巡省方,凡進獻詩賦人員皆分別考試,派大臣閱卷進呈,取中人員,準作舉人,授為內閣中書,學習行走,其原系進士者,授內閣中書,遇缺補用。(28)駐蹕杭州聖因寺行宮,幸敷文書院,幸城外觀潮樓,閱兵。頒賜江浙各書院武英殿新刊《十三經》、《二十二史》。(29)遣官祭明臣王守仁祠(賜匾曰“名世真才”)。親祭會稽禹陵,行三跪九叩禮。
三月初,迴鑾,渡錢塘江,至杭州。閱兵。諭浙江士庶崇實敦讓,子弟力田。先是,舒赫德等奏,錢塘江大溜趨中小亹,(30)暢行無滯,浙江海塘工程穩固,南巡時不必親臨閱視,可於杭州城候潮門外觀潮樓察看潮勢。故此次南巡未親閱海塘,亦因齊召南言,而未巡幸浙東。(31)
駐蹕蘇州。幸宋臣范仲淹祠(賜園名“高義”)。並賜其後裔範宏興等貂幣。遣官祭晉臣卞壺祠(賜匾曰“典午孤忠”)、宋臣曹彬廟(曰“仁者有勇”)、明臣徐達墓(曰“元勳偉略”)、常遇春墓(曰“勇動風雲”)、方孝孺祠(曰“浩氣同扶”)。
三月下旬,駐蹕江寧府行宮,閱兵。祭明太祖陵,行三跪九叩大禮,並令加意保護明孝陵,陵區不準樵採放牧。
至京口祭江,奉皇太后渡江。行至高家堰,閱視堤工,循堤而南,越三滾壩,至蔣家閘,遂籌定洪澤湖五壩水志,暢開清口。四月,御舟駐蹕順河集,改陸路。至山東泰安府,岱廟瞻禮。
五月初四,奉皇太后返回京師,幸圓明園。首次南巡經直隸、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歷時一百一十天,行程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