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虎牢之戰(第2/4 頁)
代。
————可惜,他面對的是無法戰勝的強敵。
————可惜,皓月當空,群星皆小。
儘管水鏡中的竇建德帶甲數十萬,坐擁河北,正是人生最輝煌的節點。但水鏡之外的眾人看他的眼神卻只有同情和惋惜,彷彿已經給這位風光無比的夏王判了死刑!
……只是不知這死期究竟何時到來而已。
“反正總不可能是現下罷?”他們認真分析起來,一切從邏輯出發,“而今李唐首要解決的敵人是王世充,收拾了王世充,至少也要休整一年半載,再討伐竇建德。
“可王世充不是已經向竇建德求援了嗎?唇亡齒寒,竇建德豈會坐視不理?一旦竇建德來援,想攻下洛陽就不那麼容易了。”眾人紛紛猜測起來,“我以為秦王李世民不大可能一次便攻下洛陽……
在大家想來,接下來最有
可能的發展便是:竇建德來援,秦王李世民雙拳難敵四手,暫時退兵,趁竇建德無暇他顧時再一舉拿下王世充。等李唐消化完王世充的地盤與人口,便可出兵河北,討伐竇建德!
諸多平行時空,無論是紙上談兵的文人,還是通曉軍事的武夫,亦或是平民百姓、王公貴族,都“熱心”地出謀劃策,規劃出一份份他們認為最合理的一統天下之策。
李世民卻用實際行動將之撕成粉碎,並告訴所有人:別想太多,看我表演就完了。
【兔死狐悲,唇亡齒寒,收到王世充求援的竇建德二話不說,提兵三十萬而來。】
【他親自率軍挺進中原,駐紮於酸棗。】
【竇建德舉兵三十萬而來的訊息很快便傳遍唐軍上下,蕭瑀、屈突通、封德彝等重臣紛紛以為不可力敵,主張暫時退兵。】
【李世民卻拒絕了。】
【——非但不退兵,他還要進取虎牢!】
水鏡之中,年輕的秦王侃侃而談,鋒芒畢露,自有一股不懼天下強敵的自信。
“王世充糧食殆盡,內外離心,只需坐等其自敗。而竇建德不久前才打了勝仗,將驕卒惰。只要我們佔據虎牢關,倘若竇建德暫時不來攻打,拖上十天,王世充那邊就崩潰了。倘若竇建德冒險來攻……”
言及此時,李世民只是一笑。
“————破之必矣!”
【於是,李世民留下屈突通與齊王李元吉,令他們繼續圍困洛陽。他本人則親自率領步騎三千五百人,佔據虎牢關。】
【不知有意或無意,被李世民帶往虎牢關的秦叔寶、尉遲敬德等人,都並非關中舊部,而是後來降將。相較於一心退守、但求無過的屈突通等人,這群后來者更渴望建功立業,在李唐政權紮下根基。】
【他們的求戰之心,遠勝關中舊部!】
高大的虎門關出現在鏡中。關內是三千五百唐軍,關外是洶湧而來的三十萬大軍。
夏王竇建德的旗幟在高天下遠遠飄揚。
【武德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李世民抵達虎牢關,次日,行動力超強的他便親率騎兵五百人出虎牢關偵查竇建德軍營的情況。】
【一路東行二十多里,沿途不斷分出騎兵,由秦叔寶等人率領,在路邊設伏,到最後,秦王李世民身邊只剩下四
名騎兵。】
【但李世民絲毫不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從頭髮絲到後腳跟都透出別樣的囂張。】
水鏡中現出一共五道騎在戰馬上的身影,頭頂上依次列有一排標籤:【秦王李世民】、【尉遲敬德】、【龍套甲】、【龍套乙】、【龍套丙】,相當簡潔明瞭。
只見李世民大搖大擺策馬向前,還不忘對跟隨在身後的尉遲敬德開口:“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我執弓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