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仁至義盡(第3/4 頁)
。】
【張世傑、陸秀夫等最後的南宋“殘黨”,在元軍追擊下一路南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先擁益王又立衛王,不惜漂泊於海,誓死抗擊元軍,也不肯屈膝投降!】
【此時的大陸,可還有寸土屬於宋廷?】
鏡中人的疑問也是許多人的心聲,但這個問題剛剛出口,她就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有!當然有!】
鏡頭迅速轉換,莽莽群山再次出現,其上是一座熟悉的城池,赫然正是釣魚城。
【釣魚城守將張珏還在堅守!】
【從18歲從軍於釣魚山起,他在這裡幾乎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當初蒙哥來攻打釣魚城時,王堅為守將,張珏就是副將。王堅離開後,張珏成了這座城池的最高領袖。】
【此後十餘年間,他外以兵護耕,內教民墾田積粟,屢出奇計,所戰皆勝,鎮守釣魚城的同時,還時不時出擊援助周邊郡城抗擊元軍,不斷收復失地。】
【襄陽投降時,釣魚城還在堅守。】
【臨安被破時,釣魚城依舊屹立。】
【——直到公元1279年。】
【隨著整體局勢愈發敗壞,附近州都被元軍所奪,張珏派軍收復瀘州,以部將王立守衛釣魚城,而自己則主動出擊收復重慶。不久後,蒙元大軍抵達重慶,城中糧盡,張珏與元軍交戰大敗,部下趙安勸降張珏被拒,偷偷開啟城門,元軍終於得以入城!】
夜色之下的城池裡,火光四起。
元軍入城並不意味著戰鬥的結束,反而是開始————張珏沒有妥協,而是率領殘軍與之巷戰,以至於城中處處都是喊殺之聲。
【敗局已定,大勢難回,張珏企圖飲鴆,
卻被左右之人將酒藏起,坐船逃跑的路上想砸船,船伕把斧頭扔了,想投水死,又被家人拉住。最終,淪為元軍俘虜的張珏在被押往京師的路上,以弓弦自縊而死。】
看到張珏的結局,眾人心中一片悲涼。
有後世之人斟起一杯薄酒,灑在地上。
“……張將軍,走好!”
【而鎮守釣魚城的王立獨木難支,獲得元軍不屠城的承諾後,最終選擇了投降。】
【在此之前不久,逃亡於海上的南宋小朝廷於崖山與元軍一戰,熊崩燃燒的大火將南宋最後的水軍葬送,也葬送了最後的希望!】
【張世傑突圍而出,還想將來尋訪趙氏子孫,繼續抗元復宋的夢想,卻被一陣狂風打翻舟船,落水而死。陸秀夫則持劍驅妻兒入海,自身亦揹負幼帝蹈海而亡!】
【七日之後,浮屍於海者,有十餘萬。】
水鏡之中,風雨如晦。
眾人呆呆看著那道揹負幼帝跳海而亡的背影,以及隨之一併跳海的宮妃及諸臣。
軍民百姓數不清的屍體在海面上漂浮。
濃郁的霧氣在海面上瀰漫,天色昏暗一片,昏黑一片的海洋不見一絲光明。
“好黑啊……”有人喃喃出聲,望著那些或主動或被迫落水的身影,“也好冷啊……”
——決泱華夏,似也被這片黑暗所籠罩。也不知多久之後,才能有人重啟光明?
風雨聲逐漸消逝,再次出現的,是一道在刑場上依舊脊樑挺直的背影。
水鏡中浮現出一行行文字:
【四年後,寧死不降的文天祥於元大都慷慨就義,南宋最後的氣節消逝於天地。】
無數平行時空都陷入了一片靜默。
唯有文天祥的聲音在天地間飄蕩:
“孔日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作者有話要說:
有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