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積善宋家(第1/4 頁)
鶴離郡的大雪下到了第四場。
青磚石瓦上鋪滿了皚皚銀裝,與枝頭的紅梅相襯。
白的無瑕,紅的似火。
怎麼看都得算是相得益彰。
宋家祖宅裡的琉璃長明燈與鎏金獸面爐都亮著火光,宋家下人們端著菜餚與美酒藉著廊道穿梭在大雪之間,為留在宋家的江湖義士們擺上一桌桌珍饈以祭五臟廟。
宋家的義士宴早就已經結束了,但與宋家同道的江湖義士們,卻仍然在府上久留,守著宋家的款待。
宋家的臥房內,宋家家主宋良溫午睡醒來,在床笫間用胸前溫軟來為家主暖腳的丫鬟感受到了動靜,急忙先行放開了那雙腳,起身招呼著其他丫鬟進來伺候老爺穿衣洗漱。
宋良溫午時小憩的規矩沒有晨起時那麼多。
但是一盆熱水,一套新衣,一碗漱口水,一壺熱茶,這四樣東西若是缺了一樣,便是僕人的懈怠了。
府上的大管事也趁著這點閒暇,來到旁邊詢問道:“老爺,接連大雪,聚集在城裡的流民變多了,原先的三個施粥棚子不太夠用了,得再添一個,不過二房那邊有點微詞,眼下糧價高,拿這麼多糧食出來施粥,糧行裡得少了許多進賬。”
宋家家大業大,雖然宋良溫是家主,但他不可能事實親為什麼事都管著,比如這宋家糧行便是由二房負責的生意,雖然賺的錢說到底是歸宋家,但二房能夠在糧行的賬上多拿一筆分紅。
宋良溫閉上眼睛,從容地接受著二八年華的丫鬟的小心伺候,沾著溫水的飛花布面巾輕柔仔細地拭去宋良溫小憩過後殘餘在臉上的點點倦意。
等到面巾離開了麵皮之後,宋良溫輕聲問道:“那二房可有什麼提議?”
“二夫人想問問老爺,這粥裡能否多摻水少些米?反正是善粥,稀一點就稀一點,那些流民也沒得選,照樣會惦著宋家的好,把他們喂得太飽了,還容易生事。”
“哼,婦人家就是頭髮長見識短,宋家是缺這點米還是缺這點錢?告訴二房,粥棚的規矩照舊,若是筷子浮起,二房今年的糧行分紅便不必要了。”
宋家大管事微微頷首。
仔細記下。
“另外老爺,關於這粥棚還有一事。”
“之前老爺在義士宴上抱怨過,粥鋪施粥是施給肚子裡空空的苦命人,但總有些貪小便宜的人,明明家裡沒到揭不開鍋的地步,卻也要來領粥。”
“宋家倒是不缺這碗粥,但只是粥鋪準備粥水有限,不苦的人喝掉一碗,便意味著會有一個苦命人繼續捱餓……”
宋良溫當然記得他自己的這番抱怨。
說這些的目的,是為了給那些大多頭腦簡單的江湖義士們灌輸一個念頭。
民間許多苦難不是他們宋家不仁義。
而是有刁民從中作梗。
愚民自誤,不是宋家之過錯。
“有一位姓方的義士冥思苦想獻了個策出來,以後宋家再施粥時,可以在讓施粥的人當著眾人的面從地上抓一把土灑進粥裡,粥裡進了髒土,喝下去反正也死不了人,難民餓著肚子也沒得挑,任然會喝,但那些家境尚可的人就會皺眉頭,不喝這不乾淨的粥了。”
宋良溫頓了一下,他沒想到還真有人能想出個計策來,他笑著說道:“好,這計策確實好,等下去賬房取白銀百兩,送給那位方義士,就說宋家感謝他為難民想出的施粥良策。”
“好的老爺,那這計策稍後便告訴粥棚,讓他們撒土後再施粥?”
宋良溫伸開手臂,丫鬟仔細為他穿上黑貂頸毛裘衣,纖纖素手小心翼翼地撫平衣上的每一寸褶。
“給這想出良策的義士送了銀子就行了,撒土做什麼?記住,我們宋家是賺名聲,若當真在粥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