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ldo;我的大事可都指望著你呢。你的大事成了,我的大事也就成了。&rdo;
子楚這一下才明白過來。他仔細聽完了呂不韋的計劃,然後對他說:&ldo;你要是真的能幫我成就這番大事,從此以後,秦國就是咱們兩個的了。&rdo;
有了子楚這番話,呂不韋就開始動手了。他知道安國君目前最寵愛的是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她一直為這件事情苦惱,很希望在安國君去世後,自己還能有一個新國君可以依靠。於是呂不韋就以子楚的名義給她送去大量禮物,又透過她的姐姐在她面前為子楚說好話,說子楚對她和安國君一直都很孝順,如果能立子楚為太子,將來一定不會受虧待。華陽夫人被說得動了心,相信子楚日後一定會照顧她的晚年,就說動了安國君,終於把子楚立為繼承人。
子楚的地位穩固了,但後來趕上秦趙兩國交兵,趙國人打算殺死子楚來洩恨。這時候又是呂不韋替子楚出錢買通關卡,幫他逃回秦國。幾年之後,秦昭王和隨後即位的安國君相繼去世,子楚總算如願以償坐上了王位,即為秦莊襄王。就這樣,呂不韋的這一筆政治投資終於獲得了極大成功。 宮闈之變與嬴政的情感
雖然擁立子楚即位使呂不韋獲得了許多好處,但政治畢竟是一個時時充滿風險的領域,呂不韋終於還是摔倒在自己鋪下的路上。
子楚即位後,奉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生身母親夏姬為夏太后。他在位只有三年就去世了,即位的是十三歲的兒子嬴政。嬴政在趙國出生,他的生母趙太后本是呂不韋家的歌女,後來子楚在呂家見到她,當即為她的容貌傾倒,就向呂不韋要了過來。據說趙姬在呂不韋身邊時就已經懷孕,後來在子楚身邊生下嬴政,這樣說來嬴政其實就是呂不韋的兒子。後來有很多人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覺得可能是六國人在尋求心理平衡,不過事實也已經無從求證了。
關於秦始皇的長相,歷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他形容猥瑣,也有人說他相貌堂堂。其實兩種說法都來源於相似的記載,只是由於人們對秦始皇的感情和看法差異太大,解讀出的答案也就完全不同。根據權威的說法,這位&ldo;千古一帝&rdo;應該是個身材魁梧、高鼻長目、眉間隆起、嘴巴如虎般寬闊的英雄人物。其實如果聯想到趙姬的傾國之色,嬴政擁有高大英武的外貌也是理所當然的。
嬴政剛即王位時,尊呂不韋為相國,並稱他為&ldo;仲父&rdo;,表示了極大的尊敬。但隨著他的年齡漸長,對掌握大權的呂不韋就越發不滿。而呂不韋與太后也沒有完全割斷聯絡,還送了一個名叫嫪毐的人入宮侍奉太后,使得嫪毐與太后私通,生下了兩個孩子。成年的嬴政無法容忍這種醜聞,他先殺死了嫪毐和兩個私生子,又借這個機會免去了呂不韋的職務。再後來,他下令將呂不韋和其全家遷往蜀地,呂不韋知道自己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就飲下鴆酒而死。雖然這樣的結局顯得有些悲慘,但呂不韋畢竟也已經風光一時,他在世時組織人編寫的《呂氏春秋》也成為著名的古代典籍之一。
坑儒焚書秦史紀:始皇三十四年,用李斯之言,燒《詩》、《書》、百家語。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所不去者,惟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諸生為妖言,以亂黔首。使御史案問,諸生轉相告引,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
大概是由於從小受到刺激,從而對太后勢力產生擔憂的緣故,成年後的嬴政沒有留下任何冊立王后或者皇后的記錄。雖然他有幾十個兒子女兒,但在相關的歷史記載中,並沒有嬪妃妻妾留下姓名。後來的人猜想,也許他根本就不會對別人付出太多關心與感情。因為他心中永遠只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