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第1/3 頁)
就這樣,蒙古高原上的所有部落都被鐵木真征服,紛爭的日子走到了盡頭,成吉思汗的時代即將開始了。
成吉思汗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頭舉行大聚會,正式即帝位。巫師闊闊出在會上宣佈了上天的旨意,說鐵木真應該得到&ldo;成吉思汗&rdo;的尊號。關於&ldo;成吉思&rdo;的意思,有人認為是突厥語&ldo;大海&rdo;,意即大海一樣偉大的皇帝,也有人認為應當是古突厥語&ldo;可怕的&rdo;、&ldo;強健的&rdo;,這種說法似乎更加可信。成吉思汗把自己的部落名稱&ldo;蒙古&rdo;用作國號,即為大蒙古國。從此以後,當年分散在各部落的人們逐漸融合起來,成為一個共同的蒙古民族。
隨後成吉思汗建立起了蒙古國的統治制度。國家的最高權力必須集中於汗,整個蒙古只能有一個在位的君王,一個汗。當汗去世之後,下一個即位的汗要經過貴族議會的推舉,他必須也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在大封功臣時,成吉思汗不但給每個人以豐厚的賞賜,還在封賞前回憶他們共同經歷的徵戰歲月,當眾列出他們的功績和對自己的忠心,對他們極力讚揚。部將們感念成吉思汗對他們的情義,對他更加欽佩忠誠。
成吉思汗把全蒙古的部眾分成了九十五個千戶,分別分配給八十八個開國功臣。雖然名為千戶,其實它們的規模大小不一,有的實際管理著幾千戶,有的則還不滿一千戶。千戶體制既是軍事單位也是行政單位,完全取代了過去的氏族部落組織。所有的百姓都被劃進相應的千戶裡,他們必須在指定的牧地範圍裡放牧,不能擅離所部。在千戶之上,成吉思汗又設了左右翼兩個萬戶,博爾朮為右翼萬戶,管轄西邊直至阿爾泰山的各千戶,木華黎為左翼萬戶,管轄東邊直到大興安嶺的各千戶。在千戶以下,又有百戶和十戶的組織單位。
這種千戶制度完全瓦解了原有的氏族部落形式,把軍事單位和行政單位融為一體,讓每個蒙古人都成為蒙古國的臣民,徹底消除了氏族貴族復闢的可能。
第二項是怯薛機構。這支機構是大汗的護衛軍,它有嚴格的選拔制度,從一層層貴族子弟中選拔出來,同時具有籠絡人質的作用。這是由大汗直接掌握的最精銳的部隊,擔任四怯薛之長的是成吉思汗最親信的那可兒博爾忽、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四家子弟,世襲承繼。作為大汗的侍從近臣,怯薛不僅是大汗的親衛軍,有時也要處理王室的各種事務,在大蒙古國的軍政事務中發揮了作用。
第三項是大斷事官的設定。建國之前,別裡古臺曾經擔任這個職務,當時還是主要負責外部的鬥毆、偷盜等刑事案件,到了建國時,成吉思汗任命自己的養弟失吉忽禿忽為大斷事官,也就是蒙古國的中央最高司法行政長官,類似於中原丞相的職務,所以漢人就把失吉忽禿忽稱為胡丞相。大斷事官下面還設有許多僚屬,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斷事官機構。
除此之外,文字和作為法律的札撒也被創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蒙古民族才得以使自己的民族精神得到保持和延續,在北方的草原上世代傳承,生生不息。
揮師南下
現在蒙古已經被組成了嚴密的整體,可以扮演世界征服者的角色了。成吉思汗的寬厚只對自己的子民有效,而對周邊的獵物是完全不用客氣的。早在建國前一年的公元1205年,成吉思汗就對西夏發動了第一次進攻,掠奪回了大量人口和牲畜。兩年之後,蒙古軍隊第二次侵入西夏,卻遇到抵抗,無功而返。公元1209年,他們第三次攻打西夏,這一次他們比前兩次動用了更多的兵力,很快就消滅了西夏的五萬軍隊,進攻首都。成吉思汗下令引黃河水灌城,沒想到卻出現了技術失誤,敵國的城牆未破,外堤卻先決口,河水倒灌進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