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楊堅的性格具有典型的內向型特徵。據記載,他從小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對親友也總是態度冷漠,令人不敢親近。這種型別的人不喜歡流露情感,但是卻很有心機和主見,常常被視為富有野心的陰謀家。
像許多內向型的領導人一樣,楊堅擁有強烈的進取心,也善於把握機會。從表面看來,他們的情緒很少出現起伏,人們也無從知道他們究竟在考慮些什麼,而事實上,內向型性格具有經常緊張焦慮、情緒不穩定的特點,他們看似行動遲緩,其實卻比所有人都更早下定決心。一旦時機來臨,他們就會爆發出驚人的能量,一招出手,立即置對手於死命。
從楊堅在政治鬥爭中的表現來看,他是個心狠手辣、富於決斷的人,這也符合人們對這種型別領導者的一貫想像。但在人際交往中,這樣的人不會像外向型性格的人那樣容易受到歡迎。他們的態度深沉,讓人覺得危險和不可靠,上司會警惕他們,下屬也會抱怨他們不易接近,總會在交流中造成障礙。並不是人人都能像楊堅那樣是一位天生的貴族和領導者,在一個平等競爭的社會裡,他們最好還是學會儘量和善地與人交流。
除此之外,楊堅的經歷和遭遇還足以引起人們對領導者配偶及子女問題的注意。無論領導者的性別為何,擁有強有力的賢內助或者子女,往往會促進其事業的發展。但一群強力的家庭成員有時也會引起嚴重的內耗,這也是人們無法忽視的問題。
引言
隋末的亂世為許多人提供了機會,最後李淵和他的家族成了最大的贏家。這個貴族家庭原本就擁有和隋王室之間極為密切的關係,即使沒有這一場變亂,他們也是既得利益者。李淵曾經是隋朝的忠心支持者,但當隋王朝陷入困境時,他已經為自己做好了打算。根據一些神秘的預言所提供的資訊,他認為自己將獲得代楊氏而為天子的機會。
於是李淵有條不紊地為自己的事業作著籌備,他與突厥人建立了友好關係,使後方得到穩定,與此同時,他將自己奪取天下的野心深深埋藏起來,宣稱自己的一切行動都只是為了維持原有的社會秩序。由於具備和隋王室的密切關係,並一貫以忠臣形象出現,李淵的態度迷惑了許多競爭者。當他們發現李淵才是最大的威脅時,已經錯過了阻擋他的時機。
就這樣,僅僅用了一年時間,李淵就完成了從太原起兵到長安建國的全過程。此後他依靠一系列得力的政策和優秀的兒子們的協助,消滅了其他一些割據政權,獲得了全國的統一,並完成了唐朝最初制度的草創。但遺憾的是,由於在位時間太短,又夾在隋煬帝和唐太宗這兩位過於著名的皇帝之間,作為李唐王朝的實際建立者,李淵的許多早期輝煌紀錄都為次子李世民的光輝所掩蓋了。但無論如何,李淵的努力都已經為此後唐朝的發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身世顯赫的封疆大吏
在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許多相似的迴圈。秦始皇曾經結束了戰國時代,建立起統一卻短命的秦王朝,隨後強大的西漢建立,成為一個輝煌的鼎盛時期。南北朝結束之後,歷史又出現了驚人的相似,統一的隋朝像秦朝一樣短命,隨之而起的唐朝也像漢朝一樣吸取了前人的教訓,奮發進取,為中國歷史留下了最輝煌的記憶。隋煬帝的開挖大運河與秦始皇的修築長城一樣成為王朝覆滅的重要原因,他好大喜功卻又不切實際,三次大舉征伐高麗、修鑿大運河,將國力消耗殆盡;生活上貪得無厭,先是在東都洛陽修建規模宏大壯麗的宮苑,又在開通運河後三次南下江都巡遊,強徵勞役賦稅,以至民不聊生,變亂四起,剛剛建立不久的隋朝江山搖搖欲墜。
歷史就這樣進入了下一個輪迴,時局又一次期待著英雄。手握重兵的武將功臣們無不摩拳擦掌,準備逐鹿中原,天下又將陷入大亂。雖然有志於天下者不止萬千,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