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到了十月,這個機會終於來了。袁紹軍大將淳于瓊押送大量糧草,囤積在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謀士沮授勸袁紹增加烏巢的守備兵力,另一名謀士許攸也勸袁紹趁曹軍後方空虛之時攻打許昌,但袁紹都不聽從。許攸失望之餘去投奔曹操,向他說明烏巢守備空虛的情況,曹操立即決定親自率領五千精兵連夜前去偷襲,同時命令曹洪和荀彧堅守大營。
曹操率軍到達烏巢以後四面放火。袁軍看守糧草的大將淳于瓊是個愛喝酒的人,他當晚喝得醉醺醺的,根本沒料到曹操會來這一手,只好倉皇抵抗。袁紹接到烏巢糧草被燒的訊息,覺得曹操一定帶了不少人馬去烏巢,大營的兵力一定不足,因而只派了很少的援軍去幫助淳于瓊,而錯誤地命令全軍攻打曹軍的陣地。結果曹軍根本不去防備援軍,集中力量攻打淳于瓊,淳于瓊抵擋不住,死在亂軍之中。而這時曹軍大營拼死抵抗,袁紹大軍進攻遲遲不能得手,而烏巢失守的訊息卻很快傳來,在這決戰的關鍵時刻,袁軍計程車兵頓時失去了鬥志,開始四散潰逃。曹操抓住時機迅速指揮軍隊轉入反攻,袁軍兵敗如山倒,被殺的有七萬多人,其餘大多被俘虜或逃散,袁紹最後只帶了七百多騎兵逃回河北老家。
官渡之戰,曹操的兵力不過一萬多人,糧草匱乏,卻在絕境中堅守不退,主動創造戰機,戰勝了比自己強大十倍的袁紹,顯示出他非凡的軍事才能。當時曹操的處境非常緊張,他手下有不少人都在和袁紹秘密商談投降,曹操戰勝袁紹後,來往的書信都被繳獲。將領們要求把那些人都抓起來,曹操卻說:&ldo;當時連我尚且不能自保,又何況這些人呢!&rdo;命人將書信一把火燒掉了。
官渡之戰後,河北的局勢已經基本被曹操控制,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譚都是沒有什麼抱負的人,遠遠不能和他們的父親相比,他們沒有能力抵擋曹操,相互又發生了內訌,袁譚被殺,袁尚逃往遼東。
整個華北地區雖然已經被平定了,但是曹操卻還沒有徹底放心。當時中國的東北生活著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烏桓,他們的首領蹋頓野心勃勃,收留了袁尚等人,不斷地騷擾邊境,殺掠人民。曹操為瞭解除邊患,消滅袁氏的殘餘勢力,決心帶領精銳部隊跨越塞北,進攻烏桓。曹操出兵的時間在五月份,那時快到夏季,雨水很多,道路泥濘,無法行走。曹操聽從當地人田疇的建議,繞道走荒無人煙的小路,從今天河北的喜峰口長城一帶翻過山嶺,直指烏桓的老巢柳城。蹋頓根本沒想到曹操的軍隊來得這麼快,只得和袁尚等人調集軍隊來迎戰。蹋頓計程車兵雖然多,但訓練很差,事先完全沒有準備;而曹操的軍隊都是精銳,經歷過和袁紹的大戰,這次跋涉萬裡,深入敵境,更是抱定了必死的決心,那些平時以剽掠為生的烏合之眾又怎麼會是他們的對手。曹操把軍隊佈置在山上,乘蹋頓還沒有把陣型整頓好,派大將張遼帶著騎兵直衝而下,喊聲震天,蹋頓猝不及防,隊伍一下子被沖得七零八落,他自己也死於亂軍之中。烏桓的二十多萬民眾都願意歸降曹操。袁尚等人見大勢已去,連夜繼續逃亡,投奔割據遼東的公孫康等人。曹操手下的將領都建議追擊,但曹操不同意,他說:&ldo;如果我緊追不捨,公孫康就會和袁尚他們聯合起來抵抗我;如果我放棄追擊,日子一長,公孫康就會不信任袁尚而把他殺了。&rdo;下令班師。果然沒過多久,遼東就派人送來了袁尚等人的頭顱,諸將不得不佩服曹操過人的見識。
在班師的時候,曹操經過面臨渤海灣的碣石山,想到經過多年的徵戰,整個北方終於完全平定,不由得感慨萬千,留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詩篇《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