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由於有了以上這些財源,曾家氣焰當然不同。在中舉之前,曾國藩衣著樸素,經年不過一件長衫而已。而入京之前,曾國藩統計自己置辦的衣服,已有如下內容:
羊皮袍一件,呢皮馬褂、灰袍套、呢袍套、珍珠毛袍套、厚綿綢小襖、薄綿布小襖、棉袍套、綿圓袍、綿套褲、棉馬褂、絨領、棉小帽、秋帽、秋領、線縐夾馬褂……
原來那些和曾家後生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族人對&ldo;曾大老爺&rdo;態度也發生巨變。六月初三日曾國藩日記記載,本家曾永興見到他,居然手足無措,嚇得說不出話來。則曾國藩本人的&ldo;官派&rdo;、&ldo;威儀&rdo;顯然也有可觀。
透過以上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入京為官以前的曾國藩,從氣質到觀念,與其他庸鄙的鄉下讀書人並無本質不同。湖南鄉下長大的他,想的只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好友劉蓉說他當時&ldo;銳意功名&rdo;,他自己也說當時最大的心事不過是&ldo;急於科舉&rdo;。其居身行事,一遵地方陋習。如果不是經過日後的一番脫胎換骨,他不免也是晚清官場一名和光同塵的庸員而已。
第四節 翰林曾國藩的日常支出
一
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曾國藩到達北京,授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他官運極順,在道光二十三年又因翰林考試成績突出,連升四級,由從七品授任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
雖然仕途如此順利,但曾國藩翰林生涯的經濟狀況始終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ldo;窘&rdo;。借貸和哭窮一直是他在翰林院中經濟生活的主旋律。有兩個證據可以很好地說明他的窘迫情狀。
一個是在道光二十二年,身為翰林院檢討的曾國藩與僕人陳昇發生了一場衝突。因為窮困拮据而脾氣又大,曾國藩早已被陳昇看不起。在這場口角衝突後,陳昇捲鋪蓋另尋高枝去了。這件事使曾國藩頗受刺激,還寫下了一道《傲奴》詩:
……胸中無學手無錢,平生意氣自許頗,誰知傲奴乃過我!
另一件證據更有說服力。
曾國藩為人重於感情,對親戚關係十分重視,稍有餘力,必加周濟。道光【文】十九年十月【人】曾國藩【書】進京為官【屋】前,曾專門去看望幾位母舅。當時他的大舅已年過花甲,卻&ldo;陶穴而居,種菜而食&rdo;,過著半野人的生活。曾國藩不覺&ldo;為惻然者久之&rdo;。他的二舅江永燕送他走時,向他預約工作說:&ldo;外甥做外官,則阿舅來作燒火夫也。&rdo;而南五舅一直把他送到長沙,臨別握著曾國藩的手說:&ldo;明年我親自送外甥媳婦(曾國藩的妻子)去北京。&rdo;那意思是到北京跟曾國藩享兩天福。曾國藩說:&ldo;京城苦,舅勿來。&rdo;南五舅說:&ldo;好吧,但是我早晚得找到你當官的地方待兩天。&rdo;說話間已經泣下。
曾國藩進京為官,使得所有親戚對他寄予厚望,認為天子腳下的翰林公只要稍一援手,就能使他們的生活天翻地覆。然而,曾國藩當官已經好幾年,卻沒有餘力周濟他們。五年後江永燕貧病而死,沒沾到外甥一點光。大舅也依然沒有房住,南五舅也沒能到北京享福。
翰林為國家儲材之地,地位清要,然而經濟待遇卻特別低下,以至於被人稱為&ldo;窮翰林&rdo;。解剖曾國藩這個典型,我們對清代京官俸祿之薄可以有一個具體的瞭解。翰林院檢討等職,其地位略似今天國務院政策研究室處級以上各級研究員,成天與皇帝和高階大臣打交道,經常出席各種重大典禮,面子上十分風光。然而與此相對照的是,翰林們的經濟待遇卻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