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1/2 頁)
張孚敬只得誠懇地說:&ldo;臣等入宮不久,對此不敢妄言,還望皇上留心細察。另外諸臣奉旨修纂的《大禮集議》已經完成,還有賴皇上下旨,詔告天下。&rdo;
嘉靖皇帝高興道:&ldo;好,這下天下人臣俱有了規範的禮儀,那些老臣再也不能張口胡謅了。&rdo;
張孚敬看皇帝高興的樣子,心裡得到了滿足,不禁對嘉靖皇帝道:&ldo;這是皇上對天下百姓普施的第一大德,老百姓會世世代代記住皇上的恩典。&rdo;
嘉靖皇帝笑得合不攏嘴,得意地說道:&ldo;好、好、好,以禮教化百姓,以道平服天下,人心安定,社會和諧,生活美好,是朕的最大願望。&rdo;
張孚敬從未看到過皇帝如此高興,心想只要皇帝高興,什麼事都好說了。於是,他話鋒一轉道:&ldo;皇上,臣還有一事,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應該稟報。&rdo;
------------
章十九 千里覓道 醉酒失言(3)
------------
嘉靖皇帝正在興頭上,說道:&ldo;張愛卿有事就說吧。&rdo;
張孚敬不慌不忙地說:&ldo;皇上,臣以為時下邊防力量有待加強,尤其是西北,小韃靼騷擾不斷,百姓深受其害,而我邊防軍只能疲於應付,不能根除危害。為此,朝中應該有一個熟悉三邊軍務的大臣來管理軍隊,以強勢的將帥來駐鎮邊關,以設防對騷擾。不知皇上意下如何?&rdo;
嘉靖皇帝道:&ldo;嗯,朕也有這個考慮。你以為誰能擔當此任?&rdo;
張孚敬略一思考道:&ldo;回稟皇上,臣以為應該召回總制三邊軍務的楊閣老楊一清,只有他回到朝中,才能履行其兵部尚書的職責。&rdo;
嘉靖皇帝當即拍板道:&ldo;好,朕就依了你,召回楊一清。&rdo;
然而,張孚敬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奏請皇帝召回楊一清呢?
原來自從大禮儀之爭結束後,朝廷大臣中新舊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以張孚敬為代表的親皇派逐漸佔了上風,而新舊派別之間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更為重要的是,在以費宏為首輔的內閣中,張孚敬、桂萼逐漸出現分歧。雖然張孚敬在向皇上報告《大禮集議》已經修成,但實際上在修纂此書中,首輔費宏根本就沒有給他們兩人分配任務,對於他們的觀點也往往持排斥態度。現在張孚敬想招回楊一清來,就是想在這之間起到平衡作用。而張孚敬想的正是嘉靖皇帝要做的,所以張孚敬一面奏,嘉靖皇帝當即批准。
楊一清作為前朝元老,既與張孚敬的觀點相近,支援嘉靖皇帝的改革措施,又對前朝老臣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嘉靖皇帝覺得,這個時候召回楊一清真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然而張孚敬的這一步棋,早已被費宏、桂萼看出來了。
一次,張孚敬與桂萼對弈象棋,桂萼邊下邊不經意地說:&ldo;你說楊一清與費宏,誰對皇上更忠誠?&rdo;
張孚敬覺得好奇,反問道:&ldo;你說呢?&rdo;
桂萼毫不隱瞞地說:&ldo;當然是費宏啦。費首輔是皇上登基起用的第一批老臣,一直對皇上有感恩之心。你沒看見他做事鞠躬盡瘁的樣子,那真是在把朝廷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做哩。&rdo;
張孚敬滿不在乎地說:&ldo;不見得吧。費首輔是楊廷和向皇上舉薦的,說他對楊廷和存有感激之心,我還相信,你說他感恩皇上……&rdo;張孚敬說到這兒,將頭搖了搖。
桂萼嘆了一聲道:&ldo;我們倆怎麼對他們的認識不同呢?要知道在大禮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