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李蘭雖然明知道關鳳並不是依依,但關平的這一句仍舊像鋼錐一般,刺得他心中隱隱作痛,當下強作歡笑,道:&ldo;兄長卻是誤會了。還是喝酒去。&rdo;關平把話說明之後,也就不再多言,默然隨李蘭出來飲酒。李蘭心中有事,關平又不知如何勸解,只好都不開口說話,不斷灌酒,直到爛醉在地。
第一卷 第三十三章
那一天李蘭並不知道是怎麼回到府中,後來義父黃忠說他是被關府的家將送回去的,言語之間對李蘭有提點了一番。既然羅敷有夫,李蘭也就沒有再去關家的必要,只好點頭應承,答應以後少去走動。
常言禍不單行,公子劉琦喪事未畢,劉備的甘夫人也跟著病逝。主母去世荊州舉城致哀,不能再飲酒聚宴,還要整天在人前裝作死了親人一樣,把李蘭也逼得夠戧,卻也在實踐之中,漸漸學會了怎樣逢場作戲。
荊州連死兩人,東吳怎麼也要表示一番,不久呂範就奉吳侯孫權之命,前來弔唁。劉備不敢怠慢,帶著屬下出迎。等到入府坐定之後,呂範才說出了真實來意,言吳侯有一妹,才貌雙全欲許與劉備為妻。
在座之人,除了李蘭未卜先知,連同孔明都是一臉驚訝。劉備乃傷神道:&ldo;中年喪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議親。&rdo;
呂範是受孫權千叮萬囑而來,哪能就此善罷甘休?又勸道:&ldo;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吳侯之妹,國色天香此大喜之事也&rdo;
劉備還待要推辭,孔明卻早明白過來,笑道:&ldo;兩家共結秦、晉之好,則曹賊不敢正視東南也。此事家國兩便,請主公勿疑。&rdo;
呂範聽著孔明也贊成此事,乃大喜道:&ldo;諸葛軍師之言甚是。&rdo;卻有遲疑道:&ldo;只是我國太吳夫人甚愛幼女,不肯遠嫁,必求皇叔到東吳就婚。&rdo;
聽說要去東吳,劉備愈加不願意,但見孔明十分贊成,又不忍逆他之意,乃轉問李蘭道:&ldo;經緯覺得如何?&rdo;
李蘭熟知前因後果,知道此行是有驚無險,何必讓劉備打光棍呢?於是笑道:&ldo;吳侯既然有如此美意,主公豈可推辭?&rdo;
雖然兩位軍師都是這麼說,但劉備卻仍不敢輕身涉險,乃對呂範道:&ldo;公且暫去館驛安歇,來日備再行回報。&rdo;
等呂範去後,劉備才向孔明,李蘭二人問道:&ldo;備若前往東吳求親,只恐周郎詭計加害。二位先生既然都贊同前往,莫非已經有應對之策?&rdo;李蘭當然知道孔明有三個錦囊妙計交付趙雲,是以禁口不言,只等孔明開口。現在李蘭在劉備手下已經站穩腳跟,沒有必要再處處搶露風頭,免得被人猜忌。
孔明見他不開口,也就當仁不讓,道:&ldo;吳侯以妹相許,主公若推委不去,一則顯得主公畏懼東吳,恐天下人笑;二則有傷吳侯顏面,有損兩家同盟之誼。主公可帶經緯與子龍一道前往,即便周郎設下計謀,又有何懼?&rdo;
怎麼知道自己身上了?李蘭看著孔明,暗罵,你這傢伙也太不厚道了吧?劉備對孔明之言,向來比較依從,何況李蘭的才幹也只是在那幾次戰鬥中體現出來,回到荊州處理日常政務大多是孔明一手操辦。李蘭閒著也是閒著,能有什麼藉口推脫不去?
趙雲聽到孔明說話之後,立刻上前表示願意隨劉備一起入吳。現在所有人都看向李蘭,無奈之下,也只好起身道:&ldo;蘭願也隨主公前往。&rdo;有了這一文一武做陪,劉備終於點了點頭,道:&ldo;既然二位軍師都贊同備前去,明日可使公佑與呂範同回吳下,定下日期備便親往南徐迎娶。&rdo;
建安十四年冬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