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劉備看著荊襄名士,也對李蘭如此推崇,愈發驚異道:&ldo;原來先生與季常原是舊識?&rdo;李蘭笑道:&ldo;蘭投主公之前,落魄至此地。蒙馬先生抬愛,請至家中暢談一宿。馬先生大才,蘭亦深為佩服。&rdo;
劉備喜道:&ldo;既是如此,二位先生日後更可多加親近。&rdo;又復道:&ldo;備已在府中備下酒宴,一則為經緯慶功,二則為季常洗塵。&rdo;李蘭與馬良忙一起拜謝,才與之同入城中。
到劉備府邸,除趙雲,張飛鎮守二郡,其他文武都齊聚一堂。開宴之時,劉備請李蘭坐於孔明之下,舉杯道:&ldo;李先生大才,備幾錯失。今欲拜先生為&l;副軍師中郎將&r;,望先生能竭力輔佐於備,共成大事,匡護漢室江山。&rdo;
終於讓劉備對自己另眼相看,李蘭大喜過望,急忙拜伏道:&ldo;蘭定當盡心竭力,以報主公大恩。&rdo;劉備急忙親自扶起,再行落座。於是眾將官吏都舉杯為賀,一陣杯盞錯動,李蘭便覺微醉。
酒足菜飽之後,劉備又問眾人道:&ldo;今備已得荊州,襄陽,南郡三處城池。又聞東吳周郎箭瘡迸裂,大軍退回柴桑。諸公可有何長遠之計較我?&rdo;
馬良坐在李蘭旁席,低聲道:&ldo;先生早有良策,何不速獻與主公?&rdo;李蘭微微笑道:&ldo;正欲送與季常為進身只計也。&rdo;
馬良立時正色道:&ldo;先生美意,良感激不盡。但良豈能掠人之美?&rdo;乃起身對劉備道:&ldo;主公。 荊襄四面受敵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公子劉琦於此養病,招諭舊人以守之,就表奏公子為荊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後南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積收錢糧,以為根本。此久遠之計也。&rdo;
劉備聞言大喜,笑道:&ldo;先生高論,備受教。&rdo;
馬良欠身一禮,道:&ldo;主公謬讚。此非良之謀,乃日前李先生所授,欲使良為進身之禮也。&rdo;
&ldo;哦?&rdo;劉備乃嘆道:&ldo;經緯才高,季常忠厚。得兩位先生,備之幸也。&rdo;
李蘭又只好起身與馬良一起稱謝,心中卻想,自己本就是在歷史上的馬良處學的這些言語,現在卻反教了真的馬良,當真是筆糊塗帳……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數日之後,劉備調張飛,趙雲回荊州,起大軍南取零陵郡。張飛為先鋒,趙雲為合後,帶孔明與眾謀士。以李蘭連日勞苦,與關羽輔佐公子劉琦守荊州。
此時諸將都在荊州安頓下來,按功行賞,劉備也本要賞賜李蘭一座府邸。可是李蘭哪裡習慣那種前呼後擁,奴僕成群的日子?堅決推辭不受。後來關平又邀請其住到關府。關平聽說李蘭計保南郡之後,愈加敬佩,兩人關係本就不錯,既然關羽也不反對,李蘭也就答應住下。
住進關府之後,李蘭才記起自己剛來三國時候,遇到的那個自稱是關興的小孩,不就是關羽次子麼?於是問及關平可有兄弟姐妹。關平答道有一弟一妹,但都暫不在一起,所以不能相見。
自從劉備帶兵走後,關羽幾乎都是住在兵營之中。偌大一個府第,只有李蘭和關平兩人。關平也不閒著,整日找著李蘭,一定要他傳授計謀。好在李蘭後世本就喜好古籍,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爛熟於胸,隨便就能應付。誰知關平學習謀略之餘,覺得李蘭無縛雞之力,沒有自衛能力,又想要傳其武藝。可憐李蘭連體育都要掛科的人,哪能吃下那苦?死活不幹,最後關平也只好作罷,獨自在他面前舞刀弄槍。
李蘭偷得閒暇仍舊繪畫以自娛自樂,每當關平看著畫上的依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