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綜上所述,我們似乎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秦軍參戰的總兵力略高於趙軍,兵力上佔有一定的優勢。
秦軍有備而來,趙軍被迫倉促應戰,故戰爭初期秦軍擁有戰場主動權。
秦軍步兵的戰鬥力高於趙步兵。
以戰車部隊和弓弩騎兵為主的機動快速部隊,秦趙旗鼓相當,且趙軍略佔上風。
這場戰役,仍是步兵作戰為主體。
秦軍佔有相對的優勢,但不佔壓倒性的優勢,這種優勢決定不了戰爭勝負。
秦趙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其本上仍是勢均力敵。戰局今後的發展,事在人為。
長平之戰,秦趙雙方總共投入百萬以上的軍隊,戰爭規模空前。(這麼大規模的作戰行動,且集重兵於一役,只有後來的楚漢相爭與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與其相當。)如今,山西高平縣西北長平古戰場上的許多地名,多是因此戰而得名。諸如,棄甲院、箭頭村、圍城村、秦王城、白起堡等等比比皆是,至今仍向我們透漏出當年那場大戰的許多資訊。可見,長平大戰影響深遠,故司馬遷的《史記》中對此戰著重筆墨進行了描述。
前 261 年春,秦趙兩軍交戰達到白熱化程度,趙軍副將統率的前鋒部隊,在長平以南與秦軍激戰,全軍覆沒。趙軍初戰皆不利,廉頗率趙軍主力四十五萬退守長平以北,成囤居之勢,築壘自守,避不出戰。四月至七月,王乾率秦軍猛攻趙軍營壘。雙方激烈交戰,秦趙兩軍均損失慘重。趙軍前後六名尉官陣亡,丟失了兩處要地,至七月,趙軍西營壘被秦軍攻佔。在數戰不利的形勢下,趙軍憑藉工事,繼續堅壘不戰。秦軍在之前的攻堅戰中,死傷大半,攻勢也逐漸減弱。雙方在戰場上,逐漸進入相持階段。秦見趙軍重兵集團縮成一團死守不戰,一時難以吃掉,逐行反間,派間諜在趙境內,製造謠言,散佈輿論。八月,趙撤換廉頗起用年輕將領趙括為大將統率全軍。秦國暗中起用名將白起,並制定了誘其深入,分割包圍、積極打援、聚而殲之的作戰預案,並封鎖一切訊息。趙括至長平後,全面推翻廉頗的既定方案,準備同秦軍決戰。秦軍誘趙軍出戰並佯退,趙括不知虛實,自率趙軍主力傾巢追擊,直至秦軍營壘,秦軍出動兩萬五千人的車騎快速部隊,從兩翼迅速穿插至趙軍之後,控制谷口有利地形,切斷趙軍退路,並派五千騎兵監視趙軍大營中的留守部隊。秦軍至此完成了對趙軍主力的嚴密包圍。
秦軍為防止趙軍突圍在趙軍被合圍後,迅速出動輕兵反覆衝擊趙軍,以挫其兵鋒。合圍圈中的趙軍初戰不利,趙括為防趙軍被分割殲滅,命全軍修築營壘工事,聯成一片,堅守待援。趙軍在長平被圍的訊息傳至邯鄲,趙統治集團深為震驚,舉國震動。趙國在全國蒐集留守部隊,竭盡全力援救長平。為防止趙軍內外聯合破圍。秦昭襄王親赴河內盡徵十五歲以上男子從軍,組建了打援兵團自河內直插丹朱嶺,以出趙軍長平大本營之後,實施更加深遠的縱深包圍,徹底地的阻斷了邯鄲與長平之間的一切聯絡。至九月底,長平趙軍被圍,斷糧以達四十六日,趙軍內部割死屍,宰戰馬,殺傷兵為食,人心浮動,瀕臨絕境。趙括知形勢危急,集中所有精銳部隊分為四個編隊,不分晝夜,輪番突圍。趙括身先士卒率趙兵衝秦陣,秦軍萬弩齊發,趙括身中數十箭,猶呼向前,力戰而死。
趙軍大將戰死,趙軍喪失統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突圍無望,在絕望之中,軍心崩潰不復有戰心,遂全體擲兵棄甲向秦軍投降。秦軍受降,在解除趙軍士兵武裝後,只將年幼者二百四十餘人放回,用以震懾趙人之心,而將四十餘萬趙國降卒全部坑殺。這一天,幾乎所有的趙國普通家庭都感到了失去親人的悲痛,母親失去兒子;妻子失去丈夫;嬰兒失去父親。這恐怕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為悲慘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