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在本年九月三十,王華的老婆生下了一個嬰兒,這個嬰兒就是多年以後的王陽明。
王陽明早慧,四歲之前,他就把爺爺王天敘經常朗誦的書籍內容全部爛熟在胸。和大多數孩子一樣,他生性活潑、頑皮好動,有一種惹人發火的好奇心。當他四歲開口說話後,總是把王天敘追問得走投無路。同時,他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刻苦鑽研的心。七八歲時,他迷上了中國象棋,很快就把自己沉浸到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去了。
那個時候,他不是在和別人玩象棋,就是在去和別人玩象棋的路上。吃飯時,他身邊擺著棋譜,睡覺時,他枕邊擺著棋譜,即使洗澡時,他的木桶旁邊也擺著棋譜。最瘋狂時,他廢寢忘食,幾乎忘了自己還有很多儒家經典要讀。
他的父親王華實在看不下去了,訓斥他:“你整天鼓搗這種‘小技’,是違背聖人的教誨。”
王陽明一本正經地說:“我正是在遵循聖人的教誨啊。”
王華冷笑:“你老子我是秀才,聖人說過的每句話我都背得滾瓜爛熟,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聖人讓人鼓搗象棋的話?”
王陽明搖頭晃腦地說:“您說象棋是‘小技’,但孔夫子說過,即使是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可取之處(”雖小技,必有可觀者焉“)。這不是告訴人們,可以鑽研象棋這種小技嗎?”
王華被氣得鬍子抖了兩下,說:“你斷章取義的功夫還真不錯。孔夫子這句話下面還有句話,你可記得?”
王陽明當然記得,但他搖頭。
王華冷笑:“真是學藝不精。孔夫子下面的話是:但對遠大的事業恐怕有影響,所以君子不從事這些小技藝(”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王陽明假裝恍然大悟:“孔夫子是個性情活潑的人,他肯定支援人鑽研小技。後面那句話大概是後人加上去的,應該不是孔子的話。”
王華的鬍子又抖了起來。
王陽明的母親沒有閒工夫和他鬥嘴皮子,索性趁他睡覺時把他的象棋扔到了水裡。小王陽明悲痛不已,還做了首詩來描述象棋的“悽慘”命運:“象棋在於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兵卒墜河皆不救,將帥溺水同時休;車馬千里隨波去,相士和川逐浪流;炮響聲音天地震,象若心頭為人揪。”
這並未摧折王陽明喜歡鑽研的心,他很快就把象棋的事忘到腦後,又一頭鑽到了道教的養生術裡。
父親王華再次吹鬍子瞪眼,母親嚴肅地站在了王陽明面前。王陽明只好乖乖地將關於養生術的書籍束之高閣,但只要父母不注意,他就會像做賊一樣偷偷地閱讀。好在他很快就從養生術中走了出來,又開始舞槍弄棒。
王華看著這個孩子,唉聲嘆氣。唯一支援王陽明“為所欲為”的只有他的爺爺王天敘。這是位和藹的老人,飽讀詩書思想開放,允許年輕人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正是在王天敘的保護下,王陽明才充實了自己豐富多彩的少年生活。
隨著年紀的增長,王陽明的心越來越野,越來越讓當時的人不能接受。1482年,王陽明的父親高中狀元在北京獲取官職。十一歲的王陽明和爺爺王天敘從浙江餘姚前往北京。途經鎮江時,王天敘被他在鎮江的詩友挽留,一行人遊覽金山寺。
遊玩進入高潮時,有人提議以“金山寺”為名作詩。當大家都在冥思苦想時,王陽明已揮筆而就,這首詩是這樣的:“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王天敘揚揚得意地把孫子的詩傳給眾人看,這些詩友們嘖嘖稱奇。但有幾人打翻了醋罈子,議論說,這樣的詩歌怎麼可能是一個孩子所作,必是王天敘代作,以顯示他孫子的超人才華。王天敘顯然聽到了這樣的議論,為了證明他孫子的確有超人的才華,就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