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知行合一王陽明金句 > 第1部分

第1部分(第3/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知識積累大將軍是九千歲心尖寵皇帝哭暈了【凹凸】天上掉個小金毛斬神:召喚呆毛王后,我直接無敵無畏契約:這個入是桂啊!新世紀福音戰士,在維修部的故事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網王之幸村精市的小網友超厲害的前世不知老婆好,重生糾纏要抱抱末世武裝機動車:鐵人三項行動你是說吸血鬼在名柯開深夜食堂?崩鐵,鏡流師弟的我加入屠神組超氣人影帝不為人知的那些年快穿,男主他又又又殺瘋了快穿之炮灰逆襲上位霍格沃茨的遠古惡魔大夢歸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家有邪神初長成變身失落公主,我在新手村賣核彈籃球夢之揮手之間

要等到周公呢?”他回答:“聖人的心是面明鏡,物來則照,物不來也不去強求。堯舜沒有製作禮樂,只是因為他們那個時代還不需要,沒有這件事來找他們。周公製作禮樂,只是因為禮樂這件事刻不容緩,來找周公了。”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時勢造英雄。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時勢造就了王陽明和他的心學呢?

心學誕生的前夜

現在,讓我們看看心學誕生的前夜都發生了什麼。

這個夜很漫長,有很多人行走在夜色中。我們最先看到的是一個道士模樣的人,他正倒騎著驢,行走在公元960年的一條大路上。當有人告訴他趙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時,他驚喜得從驢上摔了下來,說:“從此天下定矣。”他叫陳摶,是五代末期華山裡神乎其神的一個道士。在他身後,我們看到了他的弟子穆修,而穆修的背後則是他的弟子周敦頤,此人精通儒釋道三家學問,是當時的大學問家,世人評價他的品行時說他“胸懷灑落如風光霽月”。周敦頤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那篇美輪美奐的《愛蓮說》。另外,他受到祖師爺陳摶道士的影響,以道家的語境寫了一本書叫《太極圖說》。書中提到了“無極”這一概念,它是萬物的造物主,也是萬物執行的標準。在周敦頤的身後,我們會看到兩個相貌相似,神情卻迥然不同的人。一個臉上盪漾著和氣的顏色,而另一位則神情嚴肅,活像殭屍。這兩人是親兄弟,和氣的那位是哥哥叫程顥,嚴肅的那位是弟弟叫程頤。

多年以後,兄弟倆從老師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的“無極”理論中抽出“理”和“道”的概念,自成一家,這就是理學的雛形。理學認為,在超現實、超社會之上存在一種標準,它是人們一切行為的規範。周敦頤說它叫“無極”,二程說它叫“天理”。而“天理”的敵人則是“人慾”(不合理、不正當的行為和慾望)。每個人的一生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去發現(格物窮理)和遵循這個“天理”,祛除“人慾”。歸根結底,就是要“存天理,滅人慾”。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天理”和“人慾”。餓了吃飯是“天理”,但非要吃魚翅鮑魚,這就是“人慾”;困了睡覺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陪睡,這就是“人慾”;一個人如果餓了非不吃飯,困了非不睡覺,這也是“人慾”,雖然它不是不合理的慾望,但卻是不合理的行為,因為你違反了人的生理規律。由此可知,天理其實就是滿足我們生存下來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慾。

如何“存天理滅人慾”,程顥和程頤的方法不同。程顥認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我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而程頤雖然也認為人性是善的,但是卻認為不能僅僅在心上用功,必須要去外界尋找天理,也就是說,必須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來讓自己的人性達到至善的境界。

二人的主張不同,是因為心性不同。有這樣一則軼事,很能說明問題。兄弟二人去參加宴會。宴會上,哥哥程顥對主人送到懷裡的歌女溫存備至,而弟弟程頤對懷裡的美女連看都不看一眼,反而氣得七竅生煙。回家後,他指責哥哥有失體統。程顥大吃一驚,說:“我當時在飯局上,懷裡有美女,心中就有美女,我現在回家了,懷裡沒有美女,心中也沒有了,而你直到現在,心中還有美女?”

這個故事恰好戲劇性地驗證了兩人的思想。程顥認為,一切都是心的問題。而程頤則認為,必須要時刻約束自己,讓外界的規則來規範自己的心。

南宋時,朱熹繼承了程頤的思想,而陸九淵則繼承了程顥的思想。朱熹和陸九淵憑藉天資將這兩種思想發揚光大,這就是後來的程朱理學和陸九淵心學。

無論是程朱理學還是陸九淵心學,目的都是為了存天理去人慾。為什麼要存天理去人慾呢?另一位理學大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豪門團寵:夫人她來自古代心惑紫水晶夜曲古武至尊沒有老公很多年靈感巨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