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1/5 頁)
見安秀珍要走,司馬瑜忙道:“貞妹要去哪裡(忽然發現把所有的安秀貞都打錯了,改不成了,見諒)?”安秀貞苦笑道:“我不走,難道要向史思明乞命?你放心,我會照顧自己,我還要留著這條命,為我哥哥報仇!”
不等司馬瑜再阻攔,安秀貞已飄然而去。司馬瑜眼中隱約有些不捨,但最終還是沒有再追,只是緩緩來到殿前,對守候在門外的將領吩咐:“開啟城門,迎接史將軍入城。”
史思明入城後,聽說安秀貞已離去,他臉上喂喂變色,跺足道:“我忘了安慶緒還有個厲害的奶奶,雖然年事已高活不了幾天,但在薩滿教中她的地位無比尊崇。要是他追究起來,這麻煩可是不小。”
司馬瑜胸有成竹地道:“將軍不必擔心蓬山老母,我向將軍推薦一個人,有他在,蓬山老母和薩滿教也只能對將軍俯首帖耳。”
“是誰?”史思明忙問。
“魔門大教長佛多誕。”司馬瑜從容道。
史思明微微變色,頷首道:“我聽說過他的名號,確實可以與蓬山老母相抗。不過我與他素無交情,他憑什麼幫我?”
司馬瑜道:“佛多誕一直現在中原公開傳教,只是苦於沒有朝廷的扶持,要是將軍肯將他的光明教立為國教,他定然樂意為將軍效勞。”
史思明大喜道:“這有何難?只要肯為我效力,就算拜為國師也無妨。”
司馬瑜頷首道:“既然將軍有如此胸懷,我這就修書一封,邀他到將軍帳下共商大事!”
史思明喜道:“這事便由先生替我全權處理,就讓他到范陽來見我,本將軍拜他為國師,奉光明教為國教。”
第二天一早,史思明挾擊敗六十萬唐軍的雄威,風風光光地班師回范陽。離去前他將鄴城改為相州,留長子史朝義駐守。回到范陽後,他在手下眾將的力勸下,自立為帝,成為大燕國的新皇帝。
在史思明登基,忙著肅清安氏父子影響的這段時間,大唐終於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唐帝趁機收拾殘局,賞罰功罪。按說鄴城會戰這樣的慘敗,理應斬幾名將帥以正軍紀,但鄴城會戰的主帥是魚朝恩,是皇帝不顧李泌等人勸阻親自任命,處罰他豈不是自搧耳光?如果不出發魚朝恩,卻將責任推給旁人,又何以讓人心服?所以皇帝權衡再三,最終沒有追究眾將責任,反而提拔郭子儀為東(地名,這字看不清……)、山東、河東諸道元帥,知東京留守,全權負責對叛軍的防禦。另外還後賞了在這次戰役中不幸故亡的兩位節度使——李嗣業攻城時被毒箭所傷,在營中養傷時聽到李光弼與史思明激戰的號鼓,奮然而起欲往助戰,結果傷口迸裂而死;魯炅則是在敗逃之時,其部下沿途燒殺擄掠,被地方官告到朝廷,魯炅畏罪服毒自殺。二人俱不是死於戰場,但皇帝依舊作為戰死的功臣厚賞,以安各路唐軍之心。
魚朝恩不通軍事又不聽眾將建議,最終釀成鄴城慘敗,怕皇上追究,便將責任一股腦推到郭子儀身上。只說郭子儀自恃功高,不聽調遣,不尊號令,其餘幾路節度使也都看郭子儀顏色行事,而他這個宣慰使根本指揮不動兵馬。這話觸動了皇帝的心中最脆弱的那根神經;他並不懷疑郭子儀的忠誠,但是誰能保證他帳下的將士不會有自己的打算?要是他們都股東郭子儀擁兵自重,甚至另起爐灶,豈不是又是一個安祿山?
大唐已經仰仗郭子儀太多,不能再將前途和命運繫於郭子儀一身。想到這裡皇帝終於下了決心。就在史思明範陽稱帝后不久,他下詔就郭子儀召回京城,溯方節度使一職交由李光弼代理。郭子儀雖然位列三公,卻被肅宗剝奪了兵權,從此在京中閒賦。
任天翔一向與李光弼不對付,既然郭子儀被明升暗貶,他也就沒有心思再留在軍中效力。而且離京日久,他也想念留在長安的義門兄弟,便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