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 找一隻小木魚(第1/9 頁)
系統在這句話裡卡頓,資料打結成了毛線團。
穆瑜幫它把毛線一點點理順,繞成整整齊齊的一個小球,把小句號一個一個撿出來,拼成一個小笑臉形狀的啟動畫面。
系統愣愣看著藏在基礎資料裡、每行都有一個的小笑臉,忽然恢復運轉,一跳三米高:“啊!!!!!!”
穆瑜被毛線纏成大毛線團,撞進他懷裡的棉花糖一會兒變小蜻蜓,一會兒變繃帶,一會兒又笨拙地、生疏地變回當初那個穿著小圍裙的掃地機器人。
掃地機器人小心翼翼地抱住它的小主人,在背後輕輕拍,磕磕巴巴地說:“小木魚不哭,小木魚不哭……”
穆瑜沒有哭,他幫忙把小圍裙整理好,盤膝坐下來,抱住哭成小開水壺的掃地機器人。
小機器人的喇叭泡了水,被眼淚滑得摔了好幾跤,撲進他的小主人懷裡。
掃地機器人的ai非常不好修。
要是隻恢復初始化,那當然太容易了,每個智慧ai在出廠的時候,內建資料都相差無幾。
真正珍貴的,是後來新寫入的那些資料——那些資料記錄了它們觀察到的人類、觀察到的世界,記錄了數不清的平淡瑣碎,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日復一日,龐大的新資料將引導和重塑ai,成長為同出廠設定完全不同的模樣。
這個過程和人類非常接近,人們把這種新資料叫做“記憶”。
掃地機器人永遠等不及自己的記憶被修好。
它其實也還是個出廠不久的ai,是被穆寒春仔仔細細打上蝴蝶結、抱著小撥浪鼓和小搖籃,守在門口給小木魚撒花的新機器人。
穆寒春買錯了,他以為這是陪伴型機器人,看說明書才發現原來內建ai的用途是掃地。
因為是隻會掃地的機器人,連窗戶也不太會擦,遇到那種滿是水汽的窗戶,就只能一路打滑刺溜畫個龍。
會掃地的機器人也很好,寧鶴抱著兒子,相當鄭重地授予了它合金摺疊小笤帚。
穆寒春夫婦出門前,把還不會走路、軟綿綿的小木魚交給慌得到處找海綿墊的機器人,拜託它看好家。
掃地機器人當然打不過別人,所以一旦發現小主人有危險,就快拉警報、快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爸爸媽媽不論多遠都會趕回來。
這是掃地機器人學會的第一條程式。
可這條程式裡,緊急通話有響應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年不到,從那以後,就再沒有任何回覆。
機器人急得要命,它只要被修好一點,就不停打電話,吵得整個穿書局都能聽見。
這種記憶資料的修復必須循序漸進,機器人每次從被銷燬的停機狀態醒過來,最先想起的都是小主人被溺進睡眠艙,躺在裡面一動不動,怎麼叫都不醒。
“找爸爸!找媽媽!”機器人大喊大叫,舉起笤帚拼命到處亂砸,“爸爸媽媽快回家!”
掃地機器人的ai每次被修到能運轉,
就企圖偽裝成清潔工逃跑,跑出去營救自己的小主人,還用資料笤帚打暈了好多次負責維修的ai。
穿書局維修部門的ai也是有ai權的,不得已之下,他們只好暫時封存了這部分記憶,先把掃地機器人的核心資料送去上系統學校。
至少要先學會第一課:有話好好說,實在不行可以用喇叭喊,儘量不要用笤帚打人。
機器人忘記了很多事,很多資料都非常難修,因為那是和穿書局平級的世界,偶爾還要派出特工潛伏進去收集資訊,還有更多的細節,要靠穆瑜自己慢慢想。
……
“這不是一件著急的事,對吧?每一步都不能急。”
系統學校的老師被打得滿頭包,對來遠遠探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