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5 頁)
間跨度,瞬間跳躍了兩百萬年,而在兩百萬年後,我的新地球上終於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這件事,也為生命的誕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這件事,就是全球性的大暴雨。
隨著新地球表面溫度從一開始岩漿大噴發階段逐步冷卻下來,大氣圈的溫度也在逐漸地下降,隨著溫度的下降,大氣之中的水蒸氣開始漸漸冷凝成水霧,這些水霧分子附著在大氣塵埃之上,凝結成了小雨滴,並且隨著全球溫度持續下降,小雨滴數量日益增長,終於在地面溫度下降到一百度以下時,這些大氣中的水滴開始大規模地落下。
兩極的溫度最低,大氣氣溫下降最快,所以新地球降雨先從兩極開始,逐步向著溫度較高的赤道地區蔓延,不過是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整個新地球都沉浸在了恐怖的暴雨之中。
這是新地球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場雨。
全球性大暴雨直接帶來的一大好處,就是全球性的雷電,隨著水蒸氣形成的雨雲在大氣對流作用之下在全球飄動,而恐怖的雷電森林也在全球各地覆蓋,尤其是水汽最為充足的海洋之上,雷電的分佈更是集中,這些雷電就像是一片倒置在天空中的荊棘森林,又像是一隻從天空籠罩著大地的魔爪,不斷地產生驚人的轟鳴聲和溫度達到兩萬度以上的閃電。在現實中的地球中,全球平均每秒有600道閃電產生,並且有100道襲擊地面,而在原始地球中,閃電的數量則是多到了恐怖的數十萬次,其原因是多重的,一是因為大量火山噴發製造的高溫低壓區容易出現閃電。二是因為地面溫度下降造成的全球性的大規模降雨更容易形成大量閃電。
閃電能夠用大氣中的氮氣和氫氣生產氨氣,而大量的氨氣,顯然是形成有機物,更是形成生命的關鍵所在。
≡¨文‖
≡¨人‖
≡¨書‖
≡¨屋‖
≡¨小‖
≡¨說‖
≡¨下‖
≡¨載‖
≡¨網‖
章十七 生物大分子與脫水縮合
全球性的閃電在空氣中製造著大量的氨氣和少量的一氧化氮、臭氧等物質。當然,由於大氣之中的氧氣含量較低,閃電所產生的的一氧化氮和臭氧數量還是極少的。
原始大氣之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成分,這些二氧化碳自然是溶於水的,溶於水之中能夠產生碳酸根,而碳酸根與海洋中大量的元素產生諸多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
甲烷、氨氣、水、二氧化碳,米勒實驗中所需要的基本物質都齊全了,甚至米勒實驗中不具有的大量元素,在新地球的海洋中也普遍存在著,比如硫化氫,比如鉀離子,比如氯離子、鋁離子、鐵離子等等。可以說,新地球的海洋目前就是一大鍋混雜著各種物質的濃湯,除了比例有些許不同之外,米勒生命起源實驗中所有的物質全部都有。
當初,米勒透過對混合了水、甲烷、氨氣、二氧化碳的實驗瓶進行放電一星期最後產生了35種有機物。其中包括氰化物與含有端醛基的高分子化合物。
米勒實驗的放電量和物質數量自然和我所創造的新地球不可同日而語,而他只花費了一週的時間就創造出了大量有機物,哪怕我的新地球產生有機物的速度和米勒實驗中相同,也只需要一週左右,而一週,這樣短暫的時間,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是微不足道的。
激動的情緒無法抑制。想到即將誕生的生命,我內心卻是充滿期待感。雖然我已經儘量將新地球的宏觀環境調控到了與真實地球相似,但是這種相似度,先不談在地形、大氣等重要因素上的差距,哪怕忽略這些因素,因為對真實地球瞭解資料不同,我所創造的地球也具有很強的主觀性,第二點,因為真實地球的環境是一個混沌系統,極微小的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