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1/4 頁)
東門慶一愕,隨即一笑,亦不以為意,便盤算著如何宣傳,如何打仗,越想越順,心中忽冒出一個念頭來,道:“要是有一天我能取得一個補給的大後方,那時又該如何對待倭人?”
戴天籌聽到他這句話,頗感訝異,看了他兩眼,眼中露出真正的讚賞之色,道:“若真有那麼一天,恐怕你就不是一個尋常商人,而是能代表華夏的大人物了!”
東門慶問:“那麼能代表華夏的大人物,又將如何對待群倭呢?”
戴天籌嘆道:“這個問題,太大,太遠了……”雖然如此,他卻似已被東門慶勾起了興致,並無停頓下來的意思:“華夏曆朝歷代,力量強弱不同,如何對待四夷的選擇也不同,選對了立場的,天下必興,選錯了,社稷淪亡!如果是對南洋諸未開化之島還好,但對已有史統的東瀛、朝鮮則要麻煩得多!幸而倭人學唐音、用漢字,文同種近,若以威權輔之以教化,數代之後,可望有成。當然,這是牽涉到數百年的國策,本非你我今日所當議,更非此戰所能完成。但對付島津家的方略,其實亦屬於這個國策的一小部分。”
東門慶聽說,又問這國策的整體詳情,戴天籌道:“中華之待四夷,大體而言,其策有唐宋兩類,此兩種國策均非我本人所發明,而是歷代賢相良將智慧之所聚,即便如此,仍不能保證必勝。兩種國策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如何運用,存乎一心,或成或敗,除了盡人事之外,還要看老天爺是否成全。
“先說宋策。天下萬國萬族,絕無一國族能確保自己千萬年常佔上風,也絕無任何一種制度能確保國家與民族千萬年只盛不衰,希望自己的國族有強無弱,數十年數百年或者可能,若想千萬年皆如此那是做夢!國家與民族之強弱盛衰,有如潮起潮落,乃是必然之勢。故,凡夷人勢大,華夏式微時,則以保全道統為要務,此時夷夏之防必嚴,因其嚴,故能令人民即使在逆境中乃至亡國之後仍不忘祖宗,不忘史統,以待時移世易,鳳凰重生!此為宋策之偉大處,吾華夏之所以不滅,實在於此。然宋策亦有不足之處:因其保守,故易於畏縮,因其嚴防,故民族之間必生隔閡,隔閡一生,則難以外拓了。”
東門慶問:“宋策既是守,則唐策則為攻了?”
戴天籌微笑道:“不叫攻,叫大同!天生萬族同為人,所謂國者族者宗者教者,皆是後天形成,並非先天便有。故戰國諸子倡議萬邦大同,天下為一——天下者,非某朝某代之疆域,而是蒼天所覆之土地!吾華夏勢大時,執政者當以弘揚道統為己任,以極開闊、極無私之胸襟,破萬邦國界,納萬族之民,取四海之文明混而為一,成大一統!此為我中華龍騰九天之時!亦國家最輝煌、國人最尊嚴而世界共享其福廕之時代。然天下大同乃最高理想,萬族華化非朝夕可成之現實,若執理想之一端而不顧現實之情況,為求一統之虛名,而以華夏血ru哺域內未化之民,則是本末倒置,有以夷變夏之憂——此為唐策常有之弊。”
東門慶道:“然則對付群倭,當遵循唐策,還是用宋策?”
戴天籌反問道:“你說呢?”不待他回答,戴天籌已道:“力能外拓、我能主動而用宋策倡嚴防者為蠢蠹愚豬!國力萎縮、我為被動而用唐策倡國族無疆界者為華奸國賊!我們雖為士大夫所不容,但仍是華夏力量之外延,若中華已是主動,自然當用唐策!”
第二一五章 九州商盟
第二日,東門慶召來吳平、唐秀吉、崔光南、李榮久、陳百夫和徐海,道:“昨日的會議,其實我有所保留,我不是不想打,只是有些顧慮,因此讓國清去虛與島津家委蛇,我內心實已決定要打壓打壓這條敢來截我錢路的薩摩瘋狗,只是該如何打,卻要與各位商議。”
唐秀吉、李榮久、徐海等都勇於立功,聞言皆喜。唐秀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