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5 頁)
息也的確是銀車將化裝由破口偷入邊牆。
介休憑藉一張三寸不爛的舌頭,竟然把陸九說的將信將疑,但將信將疑也只是一閃而過,太多的巧合已經沒辦法用巧合來解釋。見陸九無論如何都不相信他,介休又曝出了一則令人震驚的訊息。
“介休向佛祖發誓,所言句句為真!但陸施主肯定不知道,那二十萬兩銀子運進邊牆以後,是送給何人的。”
還能送給誰,除了李鳳翔就是範永鬥,而且應該是範永斗的可能性大一些,可如此大一筆銀子,範永斗真的有胃口吃下去?蒙古人又憑什麼配合他?就連他遭遇的那些馬賊恐怕也與那範永鬥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介休見陸九並不答話,便自問自答。
“內閣大學士張四知!”
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家民族
太原,李信最近有點煩惱,朝廷派來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曰輔,這貨拿著雞毛當令箭,到處都想橫插一腳,與先前負責張石頭殺妻案的劉令譽兩個人互相配合,處處給他添堵。與李曰輔一同抵達太原的還有朝廷的傳旨欽差,劉令譽正式被朝廷升任山西布政使,比起在都察院當正四品的右僉都御史來可是連跳了四級。
如此一來,李信在太原府的權威進一步受到侵蝕和挑戰,但由於戰後的軍管,以及身為太原知府的田復珍的配合,絕大部分的官署職能仍舊掌握在總兵府的手中。
為了躲開劉令譽和李曰輔整日間在耳邊聒噪,李信索性出了太原城去視察玉麥的播種情況。有了火力提水機灌溉系統,玉麥的播種工作才得以繼續,僱農的工作積極性很高,太原城周的荒地被盡數翻耕起來加以利用,僱農們乾的一派熱火朝天,他們絕大多數是逃難而來失去土地的難民。
李信曾許諾,只要秋收,所有僱農經手的每畝土地收成裡,他們都可以從中分得一成的收入。這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了不得的誘惑和希望。這些難民裡面,不論自耕農還是佃農,耕種到秋所能淨收穫的糧食也未必比一成多。自耕農的土地要應付數目龐大種類繁多的苛捐雜稅,尤其是到了崇禎年間,各種加餉都收到幾十年後去了。而佃農大部分的糧食也都要上繳地主,剩下的僅勉強夠一家人餬口度日。
但給官府種地就不一樣了,田府尊曾親口許諾,他們分得的一成收成裡,朝廷攤派下來的苛捐雜稅官府不會從中收取一文稅錢。
有了種種許諾,所有的僱農們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伺候起莊稼,直比自家的田都要上心。
播種的速度比預想中快了不是一點半點,陪同視察的黃勝不住稱讚李信這個政策制定的好,所有僱農都將田地視如自家天地一般侍弄。
李信笑了,調動人的積極性原本就要以利許之,搞的好了,這是一個雙贏甚至三贏的局面。他不會去搞些洗腦工作,倡議所謂的犧牲奉獻,因為他需要一個開放的社會氛圍,需要有主見的民眾,只有如此才能實現逐漸在他心中萌芽的理想和抱負。
只不過,李信要多那煩惱,煩惱卻一刻都不想放過他。田復珍帶著馬隊由遠處疾馳而來,看他那風風火火的架勢,李信便知道,一定是有十萬火急的訊息了。
果真,田復珍下得馬來,連氣都沒喘勻便遞過來一封軍報,封口已開,顯然他已經事先看過。李信一面展開軍報一面好整以暇的揶揄著他。
“什麼訊息能讓田府尊連儀態都顧不得了?”
田復珍此時似乎沒有心情與李信玩笑,只是不停催促他快看。李信才看了幾眼,面色立即凝重起來,如果陸九軍報所言屬實,那問題可就大了,大到甚至連他都無法解決。
良久,李信才抬起頭來,看著田復珍。
“田府尊以為如何?”
“上報朝廷,請求徹查!”
李信則道:“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