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第1/3 頁)
新的生命,新的生活,這一切,似乎都給了他巨大的動力,使得他不由得去想,自己從到京城之後,過的這麼多年平靜美好的太平歲月。
從城破家亡的那一刻,他成為孤伶伶的一個人之後,整個的少年時代,支撐他習文練武,勤奮不輟的原因,便是仇恨,以及家族的榮耀。
他是薛家的兒子,忠良之後,他的肩上擔負著的,除了滅門仇恨,還有保衛邊疆安寧,忠君愛國的重任。
潞氏被他一舉殲滅,多年家仇國恨得報,他心中那一刻是無比的滿足,路過白瓦關的時候,薛寒雲甚至默默看著天空,在心中禱告:&ldo;阿爹,阿孃,阿姐,你們可曾看到,我已經替你們報了仇?!&rdo;
多年重負,剎那間落下。
一個人若有幸回想自己的初衷,便會發現,一路走來,初衷早已經改變,有些甚至已經丟失在了時間的長河裡,再難追尋。
那個當年滿腔忠君愛國的薛寒雲,在連年戰亂的時候,在目睹了上位者的荒唐之後,那些初衷也已經煙消雲散。
只是不小心,在初見到兒子的第一面,在這個小小的美好的生命面前,他忽然之間有了一種衝動。
一個人,在危境之中,總要去做些什麼,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旁人尚未察覺薛寒雲身上的變化,但羅行之及他的一幫兄弟們卻是與之最為靠近的人。只覺得他自看過妻兒回來之後,便頻頻走神。有好多次,欲言又止,彷彿有很多話要講,最終卻都未曾講。
湘王與衛王,還有高家,傅家,聯軍之中的藩王及義軍首領皆派人來找過他們,都希望他們能夠歸順自己,只除了司馬瑜。
薛寒雲思慮再三,又問一眾兄弟:&ldo;我們習武學武,是為了什麼?&rdo;
為了什麼?
羅行之容慶等人皆是出自武將之家,武將之家的兒子習武,便是通往仕途的最佳途徑。說的好聽點,便是保家衛國,深入本質,一將功成萬骨枯,做武將的,哪個不想青史留名?
見眾兄弟們被問住了,薛寒雲又道:&ldo;我們這般龜縮在山寨,卻讓天下百姓遭受著外族的鐵蹄,內賊的盤剝,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是不是愧對我們當初勤奮練武的時光?&rdo;
眾人皆被他問住了。
此話後來傳到了司馬瑜的耳中,他特意前來尋找薛寒雲,旁的都不提,只聊起自己當初習武之初,有多辛苦,後來四下遊歷,又見識過百姓諸多的苦難,總想著,有一天,這天下百姓皆能生活安樂。
可惜司馬策不靠譜,各種藩王互不信任,手足相殘,就在前幾日,城中衛王派人刺傷了湘王,湘王至今仍在養傷,反弄的他這樣的侄子不但不敢去探望受傷的湘王,也不能去指責衛王做事太過歹毒……免得讓他們以為自己投靠了另一方。
政治鬥爭之中,立場很重要。有無數的官員權貴因著著站錯了隊伍而喪命,甚至被抄家滅口。
司馬瑜這幾年在蜀地各處徵戰,蜀王又向來愛民,對獨子要求極嚴,他雖是武痴,軍事之上有極高的天賦,如今卻也已經接觸政事,總有自己的想法與決斷。
面對著京中一團亂的局面,他也忍不住逮著薛寒雲大吐苦水:&ldo;……身為司馬家子孫,不是應該先把明賊趕出大啟,然後再安撫轄下百姓嗎?&rdo;怎麼就先兄弟反目成仇了?互相暗殺,拿旁人做了炮灰?
對湘王與衛王長久的不滿令得司馬瑜從來沒有這一刻這麼清醒的有了自己的認知:這大啟,這司馬家的天下,無論是推舉了衛王,還是推舉了湘王,其實都不合適!這兩位皇叔壓根不會管百姓的死活,想要的只是宮中大殿之上的那把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