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2 頁)
他徵召為翰林院值日官,隨班朝見,後來又提拔為當值夜班的聽事官,繼而外放地方,又召回京內擔任軍機大臣,短短六年時間就爬到了這個位置,而且始終在朱元璋身邊打轉,可以說是朱元璋一手提拔的親信文臣。
“回去想,三天之後,都給咱寫個條陳上來。”
那麼,到底該如何讓大明擺脫王朝週期律的宿命呢?
而且,即便是宋朝靠著外部壓力穩住了內部的局勢,最後還是沒有逃脫出三百年王朝週期律的宿命。
但有學識和文采,不代表有急智,一時半會讓王景把這所謂“三百年王朝週期律”想出來,還真是難為他了。
那麼,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
所以,高產作物能解決小冰河期的問題,卻解決不了王朝週期律的問題。
眼見王景在早春的寒風中額頭見汗,身邊想了好一會兒的董倫連忙出聲道:“臣以為,所謂王朝週期律,應該是脫不出人地之間的干係。”
從人地矛盾出發,對於王朝週期律,董倫只是簡單地幾句話,就給出了為何王朝壽命只有三百年的猜想。
大明的骨氣還是有的,除非你把大明皇帝殺了,不然燕雲十六州,永遠都不可能被異族奪走。
他是皇帝,但他也只是一介凡人。
知道這些人一時半會兒也想不明白,朱元璋壓下了心頭的焦慮,下令道。
幾位軍機大臣沉吟片刻。
朱標沒有當過農民,很多事情他不懂,有了高產作物的種子,只能保證百姓在災年餓不死,卻控制不了人口的增長,實際上,越是吃得飽,人口增長的速度就越快。
“父皇勿憂,如今大明有了這些高產作物的種子,百姓不會吃不飽飯的。”
但道理是道理,當朱元璋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一家人被餓死,自己四處乞討餓的眼冒金星,然後從軍征戰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最後建立大明恢復人口經濟的整個過程,意識到了這個道理貫穿了自己的一生,卻有了一種微妙的宿命感。
老百姓見地裡產出的糧食能夠養活一家老小,甚至綽綽有餘,那麼一定會琢磨著生娃,讓家裡有更多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生下來過幾年就能幫忙,十幾年就能下地,而勞動力越多,就能讓這個家庭在村裡有更高的地位,只要養得起,完全就是越生越賺。
因為對於農民來說,勞動力,同樣也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
這個問題,引發了眾人的深思。
“那這王朝週期律,為何給王朝大限定了三百年這個數?你素來是有學識文采的,好好想想。”
“毀其巢穴,絕其種類。”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