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鈔關與鹽務(第3/3 頁)
李雲澤甩了記響亮的馬鞭,策馬直奔城門而去“去鹽政衙門。”
此話一出,多少人當即為之色變。
自古以來就有一個詞叫做‘鹽鐵專營’。
因為太賺錢,所以必須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唐宋時期,鹽稅收入甚至能夠接近財政收入的一半水平。
人可以不用鐵器,卻不能不吃鹽。
以大明的人口基數來說,每年消耗的鹽是非常驚人的。
相應的,應該收取的鹽稅也會是一筆鉅款。
北宋時期,兩淮的鹽稅就高達一千五百萬貫以上。
後來的滿清,初期人口數量遠不如大明,鹽稅也在五百萬兩以上,到了後期更是高達一千三百多萬兩。
而大明的鹽稅收入是多少?
兩淮鹽課銀六十七萬兩!
相比起前朝後世,鹽稅收入差距幾十倍。
大明每年的鹽產量高達六億七千萬斤,此時因為連年災害物價飛漲,江南地區的鹽價已經飆升到了每斤三十文的高價。
這還不算最高,到了崇禎末年的時候,每斤鹽的價格甚至高達八十文之多。
就按每斤三十文計算,大明百姓每年消費食鹽的支出,超過了兩千萬兩。
而大明在鹽業上的收入,只有區區的六十七萬兩,連零頭都不夠。
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出現了。
這麼多的錢,都去哪了?
看看這繁華至極的揚州城,看看那些住滿了美人,到處都是亭臺樓閣假山水池的鹽商宅院,或許就能明白個大概。
李雲澤決定整頓鹽務,而且是從源頭上徹底整頓,徹底廢除那些極度混亂的鹽引制度。
這也是他此次下江南必須要做的重要事情。
為了打贏與鹽商們的這次戰爭,李雲澤不但帶來了龍驤軍,還在現代世界裡訂購了天量的食鹽。
背靠工業化時代的李雲澤,最不畏懼的就是打一場物資戰爭。
大明年產六億七千萬斤的鹽,在現代世界裡也就是三十來萬噸。
而現代世界之中,單單是華夏的鹽產量就高達數千萬噸之多。
這就是工業時代的威力!
李雲澤在現代世界之中,透過離岸公司訂購了三十萬噸的食鹽,總價格也就是一個多小目標。
他從這邊帶過去幾百公斤的黃金,輕鬆就能夠搞定。
徑直來到鹽政衙門的李雲澤,上來就是做一件事。
查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