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5 頁)
家裡掛著趙州從諗禪師像的拓片,炊茶煮茗時也會在佛前供一杯清水。瀹茗時或被杯燙,沒關係,任它燙;或聞到茶香,沒關係,讓它香。我只將心守在這小小的一杯茶中,收起來,收在當下。有位友人泡茶時被燙得受不了,問我:你不覺得燙嗎?我伸出手來給她看:瞧,燙出繭來就不覺得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到趙州“吃茶去”(5)
禪與茶帶給我們的都是直面與安寧,都是問心無愧。我撿尋了很多詩偈,卻還是覺得由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寫的一首平樸的小詩最適合放在這篇的篇尾:
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吃茶去!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白居易與韜光寺的茶(1)
生在江南,已是造化,誰知上天更造化出這些茶!
小小一個杭州,滿眼望去,全是靈氣,全是福氣,全是茶氣,怎不叫人慕煞!妒煞!而鍾靈毓秀的杭州卻又招來更多才氣橫溢的詩人,茶人。所以也難怪人家這裡人傑地靈。這裡要說的是韜光寺這個地方,韜光和尚與白居易這兩位茶人。
韜光寺是杭州城裡的一個隱者。大多人初到杭州都不會去那裡,因杭州的景點太熱鬧,也太多,而韜光寺藏於林隱寺的後山上,太隱蔽。也許正因如此,當年名噪一時的才子駱賓王寫出那篇《討武曌檄》後,才會躲在這裡韜光養晦。而本文主角之一的韜光和尚雖然沒有他出名,卻是一位真正的禪師,從他的詩文中便可見一斑。
白居易就更是出名了,小學、中學乃至大學課本里,哪一本沒有出現過白樂天呢?他還是一個真正的茶人,琴、棋、書、茶是他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良伴。在他歷任走過的地方——江西、四川、杭州,他幾乎是每到一處,必尋友、飲茶、吟詩、撫琴。一個真性情的詩人與一個心無掛礙的茶僧之間,又怎能沒有些趣事逸聞呢。
這一年老天作怪,還未到清明,卻連日落雨,直把一個西湖翻得好似滾開的茶湯。白樂天時任杭州刺史,西湖汛情怎能不掛心?所以親督疏浚修堤,日日吃也在西湖邊,睡也在堤壩旁,待汛情稍解,人也瘦了整整一圈。
白樂天放了一半的心,回到家中飽餐一頓,又狠狠睡了一日。眠起,喚小僮備好雪馬輕裘,卻是要去尋幽探勝,往山中散一日悶去。因思及山中多幽靜雅趣之地,正宜鼓琴品茶,白樂天特為帶了家中珍藏的好茶,備齊炊茶用具、煮茗的清泉,還有充做茶點的長安小胡餅,又囑小僮背了琴囊,這才出門。
一時間日光遍灑,馬蹄輕快,白樂天心中說不出的快意。小僮問:“大人,咱們這是要上虎丘嗎?”白樂天想了想道:“咱們今天這麼著,解開馬,讓它自個兒跑,看它跑到哪兒,咱們就在哪兒歇。”
小僮拍手道:“如此玩法更好!”二人遂解了轡任馬前行。樂天一徑走,一徑為小僮講西湖的傳說逸聞。也不知走了多久,來到一處山下。只見此山竹木爛漫,靜謐幽深,白樂天一時來了興味,下了馬緩步向山上行去。
白樂天心裡愛這山風景秀美,野趣天成,殊不知這山看起來雖不甚險峻,攀登起來卻也頗費氣力。行至半山,二人又渴又餓,只得將出小胡餅與煮茗的泉水來,三兩下吃喝盡了。
小僮道:“大人,天色也不早了,我看我們還是下山回府好生吃飯去吧。”
樂天道:“不必,反正已將就用過飯,並且現在已是在半山,不如登至山頂,說不定有隱人逸士在這裡閒居也未可知呢。”小僮只得收拾了器物,跟著往山上走。
往前行了不知多久,只見一條細小曲折的小徑自竹林中蜿蜒伸去。樂天道:“曲徑必然通幽,我們順著這條路走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