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2/3 頁)
。&rdo;同上,第350頁。
118曾國藩:《江忠烈公神道碑》,《曾國藩全集&iddot;詩文》,嶽麓書社版,第286頁。
119同注116,第326頁。
120《論語&iddot;泰伯》。
121《曾國藩全集&iddot;家書一》,嶽麓書社版,第121頁。又曾國藩參與此事,見第115頁。
122曾國藩:《江忠烈公神道碑》,《曾國藩全集&iddot;詩文》,嶽麓書社版,第284頁。
123《清史稿&iddot;列傳一百九十三》胡林翼本傳。
124郭嵩燾:《胡文忠公行狀》,《郭嵩燾詩文集》,嶽麓書社版,第351頁。
125參見徐凌霄、徐一士:《曾胡譚薈》,山西古籍出版社版,第15頁。
126嚴樹森:《胡文忠公年譜》,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臺北)版,第13頁。清華,舊時多指清高而顯貴之地,如翰林院等。
127參見胡致其叔父的家信,梅英傑《胡文忠公(林翼)年譜》,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臺北)版,第44頁。
128《曾國藩全集&iddot;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42頁。
129官方,為官應守的常道,即吏治官風。
130同上,第14頁。
131胡曾間之過從,均見於曾國藩道光二十一年七、八月間的日記。
132參見梅英傑:《胡文忠公(林翼)年譜》,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一編第十八輯,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臺北)版,第93頁。
133參見嚴樹森:《胡文忠公年譜》,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臺北)版,第274頁。
134同上,第25頁。
135羅正鈞:《左宗棠年譜》,嶽麓書社1983年11月版,第7頁。
136道光十九年,兩江總督陶澍歿於金陵,全家回籍。時陶氏獨子陶桄年少,左宗棠應其老師賀熙齡之邀,赴陶家坐館八年,後來並將女兒許給陶桄為妻。參見同上,《左宗棠年譜》卷一。
137黎庶昌:《曾國藩年譜》,嶽麓書社版,第10頁。
138李文安(1801~1855),原名文玕,號玉泉,道光十四年舉人,十八年進士,朝考後分刑部任郎中。李家世代耕讀為生,自李文安&ldo;始以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rdo;。李國傑編:《合肥李氏三世遺集》,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臺北)影印版,第543頁。
139李鴻章:《二十自述》,《李鴻章全集》第九冊,海南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4790頁。
140帥遠燡(1820~1860),字仲謙,又字逸齋,號蘊輝,湖北黃梅縣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後以候補道在江西籌餉,死於同太平軍的戰事。
141陳鼐,字作梅,號竹湄,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後官至直隸清河道。
142《曾國藩全集&iddot;書信一》,嶽麓書社版,第315頁。
143李鴻章:《曾文正公神道碑文》,《合肥李氏三世遺集》,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臺北)版,第763頁。
144參見劉學照:《李鴻章家書辨偽》,《歷史研究》1996年第2期。
145李元度:《天嶽山館文鈔》,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臺北)版,第345頁。
146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下冊),商務印書館版,第656頁。又參見曾國藩:《羅忠節公神道碑銘》,《曾國藩全集&iddot;詩文》,嶽麓書社版,第305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