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3 頁)
厘金之要點,是取之於商。戰亂於農業是壞事,於商業卻很可能是個機會。凡戰亂地區,因商路阻塞,均會物資匱乏,物價騰貴;但在商人眼中,卻都是利市十倍的市場,儘管風險大,也值得一試。故戰亂之區,往往眾商輻輳,生意興隆。對於芸芸眾生,再艱難也得吃飯穿衣,尤其是人民居家度日的柴米油鹽,更是人人不可或缺;對於商家,百分之一的稅額很輕,且盡可以將稅金打入成本,不患不得厚利。對於官方,厘金雖低,架不住做生意的人多,集腋成裘可獲鉅款,可派大用。
最初的厘金徵收,出自鹹豐三年四月,地點在江蘇揚州仙女鎮,首倡者是雷以。雷以(1805~1884),字鶴皋,湖北鹹寧人。道光三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御史、給事中、內閣侍讀學士、奉天府丞諸職。鹹豐二年任太常寺卿,&ldo;屢上書陳軍事&rdo;。三年遷左副都御史,會辦河防。揚州失陷後,雷自請募勇防太平軍,以刑部侍郎銜幫辦軍務。後累官江蘇布政使、陝西按察使、布政使,後回京任光祿寺卿。屯駐揚州仙女鎮時,雷&ldo;用幕客錢江策,創收厘捐&rdo;。&ldo;遣官吏分駐水陸要衝,設局卡,行商經過,視貨值高下定稅額,千取其一,名曰:厘捐,亦並徵坐賈,歲得錢數千萬緡。……後各省皆仿其例以濟軍需,為歲入大宗焉。&rdo;
但據郭嵩燾所言,則厘捐非一時一地一人之發明也。雷以開設厘捐,是在鹹豐三年六月,73而郭嵩燾隨湘軍赴援江西,也在同年六月。據郭說,他是路遇販鹽者,見到太平軍徵稅後發給他們的稅單,才受到啟發,去信要湖南開辦鹽厘的。如此,太平軍乃先於清軍徵厘,而湖南之設卡徵厘,亦不必為仿照江蘇所為也。但太平軍無時不在徵戰之中,沒有穩固的後方,其領地亦隨戰爭之勝負而變動不居,故難於長久地推行這一制度,而清方則不然,戰區而外,尚有大片領土,故其得力於厘捐,遠過於太平軍。
但郭嵩燾的建議似乎並未立見採行。直至次年末,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在江蘇幫辦軍務的勝保奏請朝廷在各省推行厘金後,湖南才在鹹豐五年四月辦起了全國第一個省級厘金局,以鹽法道裕麟總理局務,以郭嵩燾兄弟作為襄辦。而曾國藩則於八月奏請在江西試辦厘金。74曾國藩在衡州時,並未得厘金之濟,其奏摺與書信中,也並無厘捐之蹤跡可循,籌餉仍是他所面臨的一大難題,&ldo;勸捐之難,難於登天,費盡心力,迄無一獲&rdo;。75以至於他不得不截留途經湖南押解北上的廣東協餉、湖北船餉,用以購造兵船。而勸捐之寥寥,更使他不得已板下一副面孔,開始向湘中之大戶&ldo;勒捐&rdo;,即強制攤派,大戶若抵制,則不惜動用拘押的手段,迫使他們捐助軍費。首當其衝的,有安福之蔣家、長沙之常家,安化之陶家。76
安化陶家,乃湖南當時頗負時望之名臣陶澍之家。陶澍(1779~1839),字子霖,號雲汀,湖南安化人。嘉慶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官御史、給事中、道員、按察使、布政使與巡撫,官至兩江總督,卒於任上,為有清一代名臣。陶家此時主事的是陶澍的獨子陶桄,而陶家又結了兩家很有名氣的親家。一為曾國藩之京師舊友,現在貴州剿匪的道員胡林翼,胡妻為陶澍之女,因而是陶桄的姐夫;一為曾國藩之新交,意氣還算相投的朋友左宗棠,左宗棠曾在陶家坐館,是陶桄的老師,又將女兒嫁給了陶桄,兼有老丈人的身份。有了這幾層關係,一般人是很難拉下臉來的。可曾國藩一根筋,認準了國難當頭,大戶理當出錢報效國家的死理,硬是盯住了陶家。況且他奉命帶水陸大軍一萬東徵,僅口糧非八萬不辦,也只有硬下心腸,冷臉勒捐這一條路好走了。陶家只捐一萬,而且要分次給付,曾國藩堅決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