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頁(第1/2 頁)
老先生發言完了,蘇錦繡忍不住的歪過身子小聲勸著老先生:「咱們少兒臺已經舉辦了少兒梨園春節目,海城那邊也舉辦了戲曲大賽,您啊,別太擔心了,這門藝術啊,他斷不了。」
老先生掏出手帕擦眼睛,連連點頭。
「也是要謝謝你,我聽老雲說了,梨園春有你的一份功勞。」
「不敢居功。」
「要的要的。」老先生吸了吸鼻子,情緒已然恢復了鎮定。
接下來發言的文學創作界的,他們討論的題材就比較嚴肅的,關於抄襲的定論以及抄襲後的處理方式,這是一個嚴肅的論題,雖說現在還沒發展到需要把抄襲問題給單獨拎出來說的程度,但是業內對這一點,都是很忌諱的。
如今拿到這個場合來說,肯定是出了什麼事兒了。
蘇錦繡立刻精神一凝,眉心都無意識的凝起。
只是,從發言開始到發言結束,他們也沒說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搞得蘇錦繡下半場一直貓爪子撓心似的,眼神時不時的往文學創作界的幾位大佬身上瞥。
這場會,從早上一直開到下午四點半,期間給了一個小時的午餐時間。
蘇錦繡打聽了一下關於創作界的事兒,才知道,原來是一位導師發現了自己的學生,發布在報紙上的文章,幾乎照搬了一位曾經下鄉的知青的作品,而這位導師恰好當初下放時與那位知青有所交集。
就是這般湊巧,連證據都不用,直接把那位抄襲的學生給勸退了。
導師是個剛正不阿的人。
他覺得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腳步在加快,人性得到了很大的考驗,許許多多以前不曾出現過的牛鬼蛇神也開始冒頭,他既生氣那位學生抄襲別人的作品,又生氣他不認真對待自己的人生。
蘇錦繡聽後很是唏噓。
她希望這位導師的提議能夠引起重視,這不僅是對創作者的尊重,更是對文學作品的尊重。
下午四點半。
散了會,蘇錦繡沒忙著走,而是跟著其他人一起,送那些參會人員出去,遠遠的還能看見國家臺的記著正攔著兩個人在那邊做採訪,蘇錦繡從包裡翻出梳子重新梳了一下頭髮。
等會兒會場整理完了,她還有個專訪要做。
其他廠子的員工都各自隨著自家領導回了招待所,京美的員工留下幫忙搬桌子搬板凳,力氣小的女同志則是拿著掃把將會場內打掃乾淨。
蘇錦繡則是去早就準備好的訪談室做專訪。
做採訪攝影師的是一位老熟人。
是當年隨著蘇錦繡一塊兒去滇省請金花大嬸的攝影師。
他看見蘇錦繡時連忙打招呼:「您現在可真是大忙人了。」
「可不能這麼說,咱們兩家可是兄弟單位,我們忙不就代表著你們也忙麼?忙點兒好啊,忙點兒咱們心裡頭舒坦。」
攝影師頓時笑笑。
採訪的內容很簡單,大半是為了這次的會議,只有小部分是關於蘇錦繡的議題的。
記者的問話也不像前世那些記者問的那麼刁鑽,話題也很新穎,再加上蘇錦繡容貌秀美,身上又自有一番氣度,在鏡頭面前很是自信,侃侃而談。
總之,整個採訪過程很是輕鬆愉悅。
等採訪結束,蘇錦繡道一聲辛苦了,又將他們送離了會場,才肩膀一塌,臉上流露出疲憊來。
宋清華就是這時候進來的,他快步走到蘇錦繡身邊,伸手替她捏了捏肩膀:「累了?」
「嗯,好累。」
周圍沒有人,蘇錦繡也不再挺直腰板,而是歪在宋清華的懷裡,臉頰蹭了蹭他的胸膛。
「都收拾好了?」宋清華單手摟著她,回頭環顧了一下週圍:「有沒有什麼我